“即便是恩师去世多年,我仍然无法忘怀他曾经对我的恩情。 ”7月27日,禹城市辛店镇张集村,89岁乡村医生张道顺老人说。
42年来,每个清明佳节张道顺都风雨无阻,为恩师刘文章扫墓。
忆往昔,严师重教终出高徒
张道顺老人出生在张集村,启蒙老师就是刘文章。
小时候的张道顺家境拮据,学业上时停时续,成绩欠佳。刘文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常常用严厉的方式管教他,那杆旱烟袋张道顺至今记忆犹新。
张道顺回忆说:“刘文章老师爱抽烟,上课也经常叭嗒叭嗒地抽烟,他的女儿也在班上读书,他常常用烟袋敲打女儿,警醒其它学生。”张道顺说,刘老师教学上要求严格,生活上却非常体贴,冬天让学生罚站,还把围巾给学生围,学习上也总是手把手地教。
由于刘文章老师的严厉管教,张道顺学业成绩直线上升,考取了“省立第五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在上世纪40年代,农家孩子能考上省立学校,是件大喜事。张道顺到外地求学乃至工作后,常给刘文章老师写信,保持联系。
恩师辞世,张道顺回故里为他扫墓
“好多年后我们才知道,刘老师当年是‘地下党’。 ”说起恩师曾经的“潜伏”经历,张道顺至今仍由衷地佩服,“抗战时期,刘文章老师以教学为掩护,为我党搜集情报,晚上则在平禹交界一带宣传抗日方针,借机传递情报。 ”
1973年,刘文章老师积劳成疾不幸辞逝。张道顺得知消息后,悲切难耐,几天不思进食。不久,他决定从黑龙江鹤岗回到故里,用所学医术报效乡邻。
回乡后,张道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恩师刘文章的墓前祭拜。按照农村风俗,他买了纸香贡品,去李氏胡村寻觅老师的安息之地,当时还没有自行车,他步行近10公里。
“后来有了自行车,我就骑着自行车去,再后来腿脚不灵便了,就让儿女们开车带我去。 ”张道顺说。
真情以待,恩师子孙前来认亲
从1973年至今,每逢刘文章老师的祭日、清明节等,张道顺都会背一包贡品,拿一把铁锹,去给恩师扫墓。
附近的百姓,大都素不相识,每每有好奇的人主动上前搀扶并询问他。渐渐地,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刘文章老师在张集还有这么一个“痴情”的老学生,并为之感动。
“刘文章老师的子女均在外地创业,只有院中的一个孙媳在家,每次她都会陪着去。 ”有一次,刘文章老师远在他乡的孙子携全家回乡探亲,正赶上张道顺又去上坟,其孙子动情地说:“张爷爷,您都快90岁的人了,还来给俺爷爷上坟,俺全家谢谢您了。 ”话音刚落,一家人就齐唰唰地跪在了张道顺面前。
采访中,张道顺老人动情地说,“生身的是父母,育人的是老师,有出息的孩子,哪个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到什么时候,学生也不能把老师忘了啊! ”
□本报通讯员 李月 牟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