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郜艳敏的故事该有更多救赎
  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前的一篇报道会重新发酵。 7月28日,这篇名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郜艳敏:被拐女成为山村女教师》的报道被网友翻出,引发巨大争议。
  1994年初夏,18岁的河南打工妹郜艳敏被人拐卖到了太行山深处,她曾多次自杀、逃跑。受尽磨难后,她成为该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 2006年郜艳敏被评为“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经历还被拍成了电影。
  拐卖妇女乃是刑事犯罪,所谓“感人故事”的最开始,竟是一桩绝望的悲剧。郜艳敏蒙难、抗争之初,未能得到一丝有力的支援;其顺服、认命之后,反倒成为催泪煽情的“伟大人物”。
  那么,怎样才是对被拐女性的最好救赎?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及时解救。但现实是由于缺乏完善、系统化且有针对性的救助体系兜底,很难对拐卖案中的“施害者”充分追责,于是,才会有无奈的忘却与宽恕,甚至于粗鄙、廉价的煽情。
  □然玉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郜艳敏的故事该有更多救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街巷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