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拍鸟人眼中的德州生态
作者:刘平

张立新在减河湿地风景区拍摄。 周坤摄



震旦鸦雀 张立新摄



翠鸟 张洪新摄



东方大苇莺 张立新摄



戴胜 张立新摄



翠鸟 张洪新摄



  上半年我市蓝天白云天数同比上升10.61%,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对于近年来德州生态环境的变化,拍鸟人有着切身的感受——
  在德州,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扛着专业相机,穿行于德州的公园池塘、河流湿地,静静守候,只为抓拍栖息在水边、芦苇或树枝上的一只只小精灵。他们就是执着的“拍鸟人”。
  他们或独自作战,或结伴同行,为了不打扰到鸟儿,夏天隐蔽在帐篷里,热得大汗淋漓,藏在芦苇丛中,被蚊虫叮咬得满身疙瘩,冬天在野外冻得手脚发麻,经常一等就是几个小时,这在常人看来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当鸟儿出现在镜头里,捕捉到精彩瞬间的那一刻,所有辛苦都被这份喜悦冲散。
  在享受拍鸟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拍鸟人深刻体会到了肩上的一份责任。随着德州生态环境的改善,鸟的种类和数量在逐渐增多,欣喜之余,如何保护好这些鸟类,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受到破坏,成为许多拍鸟人关心的也正在做的事情。

拍鸟的乐趣


  在德州,说起拍鸟人,张立新是不得不说的一个人。张立新是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可谓德州拍鸟第一人。从2003年开始,张立新便迷上了拍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3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立新在仙人湖附近的一片湿地上,发现一群特别漂亮的鸟,它们飞舞觅食、嬉戏打闹的场景立刻吸引他拿起数码相机,拍下了这美丽的画面。后来,他得知这种鸟的名字叫黑翅长脚鹬。从那时起,张立新拿起相机,背上行囊,走进大自然,开始了他的寻鸟拍鸟之旅,并研究这些鸟的生活习性。
  为了拍鸟,张立新吃了不少“苦”。除了每年到外地拍摄两三次,大多数时间张立新都在德州本地拍鸟。他骑着山地车,背着十几公斤的器材,经常沿着河流骑行三四十公里寻找鸟。为了不惊动鸟的正常活动,还要做一些伪装,夏天天气炎热,隐蔽在草丛芦苇里面,不一会就会浑身湿透。但他却享受着这其中的乐趣,当抓拍到鸟儿的精彩瞬间,激动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
  虽然现在已年过半百,张立新拍鸟的劲头仍然不减。前不久,他去陕西洋县拍摄,却赶上当地下大雨,为了拍摄红寿带在雨中的生活情态,张立新打着雨伞,穿着雨衣,忍受着黑蚊子的叮咬,冒雨在树林里拍了3天。
  张洪新也是一位热爱拍鸟的人,与一些资深拍鸟人相比,他是一位“新人”,近两年刚刚喜欢上拍鸟。由于设备的限制,他每次都把自己伪装好,一动不动地藏在芦苇中靠近水面的地方近距离拍摄,经常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最近的时候离鸟也就三四米,有时鸟儿会落到相机上”。他的执着也引来众多同行的称赞。他说,拍鸟可以修身养性,让人心完全沉静下来,这其中的乐趣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在德州,像张立新、张洪新一样的拍鸟人有10多人,他们建有微信交流群,经常在网上展示自己拍到的得意之作,相互切磋交流摄影技巧,有时还会三五人相约一起外出拍摄。在德州的公园、河流,到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寻鸟拍鸟,乐在其中。

在德州,出门就能拍到鸟


  俗话说,鸟类是生态环境的“形象大使”,哪儿的环境好,哪儿就有鸟儿成群地栖居。对于这句话,德州拍鸟人有着切身的体会。
  张立新告诉记者,10年前,他刚刚拍鸟的时候,德州的环境和水质较差,鸟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少,很多地方都见不到鸟。让他感受最深的是一种叫小 ( )的鸟,当时,这种鸟在德州很少见,他只在杏园后面的臭水沟里见到过一窝,之后在德州的各个公园河流都没有见过。而近几年,在长河公园、减河湿地风景区,甚至新湖公园,几乎德州所有水面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普通翠鸟别名钓鱼郎,因它们捕鱼能力很强,经常站在树枝观察,发现水里有鱼就下去捕捉而得名,因此,只有在水质较好的水域才会发现翠鸟。而现在,在老年大学后面的荷花池里都能发现这种翠鸟。
  就在几天前,仅在博物馆后面不大的荷花池里,张立新发现了翠鸟、小 、黑水鸡、黄尾鹣(jiān)、东方大尾莺等5种野生鸟种。张立新兴奋不已,接连去了3天,把这些鸟都拍全了。他把自己拍到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其中黑水鸡一家6口嬉戏的画面激发了许多爱好者的兴趣,吸引了许多朋友前来荷花池拍摄。
  张立新告诉记者,在德州境内,他拍摄到的鸟有近70种。据他估计,德州境内能发现的鸟种能达上百种。
  虽然拍鸟时间较晚,张洪新也为德州的拍鸟环境感到惊喜。在没拍鸟以前,他没有发现德州原来有这么多可以拍鸟的地方,有这么多鸟的种类。 “我是一名老德州,就说以前的运河,两岸臭味熏天,哪来的鸟。 ”张洪新说,现在的运河水清树茂,他经常到那里去拍摄。
  “可以这么说,在德州,出门就能拍到鸟。 ”张立新告诉记者。

拍鸟,更是为了护鸟


  拍鸟人因喜欢鸟而保护鸟,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继而呼吁身边的人行动起来,保护鸟及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我每次拍鸟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尽量不打扰鸟的生活。 ”张洪新说,不管到哪拍鸟,他都不会扔垃圾,一个苹果核都要包好带走,看到哪里有垃圾,也会顺手捡起来,“希望通过拍鸟,激发身边的人保护鸟的意识”。
  对于每一位拍鸟人而言,他们都把保护鸟放在首要的位置。今年春天,张立新和影友在德州拍鸟时发现了一种叫中华攀雀的鸟。 “当时一共发现了6窝,但是后来都不见了。 ”为此,张立新难受了很长时间。他说,有的可能是被风刮下来摔坏了,也有可能是被附近的村民给人为破坏了。后来,张立新又在另一个地方发现了一窝中华攀雀,但是这次他不敢再去拍了,也不敢告诉更多的朋友,只是偶尔偷偷过去看一眼它们是否还安全地存在。 “如果因为我们的拍摄给鸟儿带来危险,我们宁可不拍。 ”张立新说。
  除了拍鸟,张立新还参加一些爱鸟的志愿活动。“在德州,人为地破坏鸟的行为很少。”张立新说,但是在天津、衡水等地方,经常有人用网捕鸟,因此,当地的爱鸟志愿者经常组织“清网”行动。张立新也常常加入到他们的行列。
  在多年的拍鸟过程中,张立新逐渐把拍摄重点集中在德州本地的鸟种上。10多年来,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只要天气好,他就背上相机,骑上山地车沿德州的河流、湿地、树林,寻鸟、拍鸟。有时候拍到的鸟不知道名字,他就查阅资料,认识、了解它的特性,记录下拍摄时间和地点,以便下次再来。有时为了拍好一种鸟,他甚至拍过上百次。他骑行上万里,拍了近2万张鸟类照片,观察拍摄到我市区域内野生鸟类近70种。
  2014年,张立新整理出版了《德州野生鸟谱》画册,共收录了鸟类60种。他想通过这本画册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爱鸟、护鸟意识和环保意识,呼吁人们从自身做起,呵护我们人类共同的朋友——野生鸟类,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大自然。更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让德州的天更蓝,水更清,鸟更多,城更美……
□本报记者刘平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拍鸟人眼中的德州生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