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屈大鹏 尹晓燕
记者见到德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邢庆杰时,他正在办公室整理自己主编的《鲁北文学》《读写指南》等杂志的稿件。
这位曾经的农民作家,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开始,已陆续发表100余篇中短篇小说,21部作品集,总计200余万字,并获泰山文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大奖。“近30年的时间,我在坚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写作。 ”邢庆杰说。
少年聪慧,小伙伴们眼中的故事大王
1970年,邢庆杰出生在禹城。他从小就对听故事有着别样的热情,听广播、看唱戏,哪里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可在那个精神文化匮乏的年代,身边所能看到、听到的无非就是那么几出样板戏,时间一长,邢庆杰便失了兴致,他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为什么不讲故事给别人听呢? ”
于是,邢庆杰将心中稀奇古怪的想法稍作加工,讲给了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没想到大家纷纷要他再来一个。就这样,邢庆杰被小伙伴们逼着天天在家中绞尽脑汁想新的故事,成了他们眼中的故事大王。
到了该入学的年龄,邢庆杰进入老家后邢村小学就读。那时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学校租了村民的两间土坯房子做教室,二年级和五年级共40多个学生,却只有一个老师。刚上二年级的邢庆杰经常“偷听”五年级的作文课,回到家偷偷写五年级的作文,不会写的字就注拼音。有一次,他大着胆子把一篇作文交给了老师,竟得到了表扬。
梦想受阻,可心中那团火依旧默默燃着
初中时,邢庆杰的作文备受语文老师的青睐,几乎每一篇都是范文,他写的诗歌、小说也在同学们之间传阅。那时邢庆杰经常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写的文章能变成铅字发表在报刊上……
但梦想很快被无情的现实击碎。即将初中毕业的邢庆杰,因为家庭贫困而回家务农,文学梦似乎在这一刻戛然而止。可邢庆杰心中的那团火依旧默默燃着,他订阅了自己知道的所有书刊杂志,平时在田间地头劳作时一有灵感,便抓起身边的废纸记录下来,在旁人的眼里,像魔怔了一样。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邢庆杰以初恋为蓝本,创作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巷情》,写成后,他用了4个晚上工工整整地誊写清楚,满怀信心地寄到了省城的一家杂志社。两个多月过去了,稿子石沉大海。在漫长的等待中,他反复修改,不断誊写、寄出,誊写、寄出,共寄了14家杂志社。4年时间,他写了五六十万字,投了200多次稿,却没有一篇变成铅字。
这一年,邢庆杰24岁,在农村,这已经算是大龄“光棍儿”。全家人都对他的“不务正业”丧失了信心,都劝他说该干点“正经事”了。面对捉襟见肘的贫困家庭,邢庆杰只得进入一家建筑公司当了一名农民工。
不放弃,终于拿到成功的钥匙
后来,邢庆杰有了自己的施工队伍。不管到哪儿,他都要东家给找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每天上工后,先干完活儿,然后趴在桌子上读写。很多人劝他别写那叫做“小说”的玩艺儿了,做建筑准能发大财。对此,他总是一笑了之。
1990年5月,邢庆杰的一篇小小说《爱的准绳》终于在辽宁丹东的一本刊物上发表。他捧着那本样刊,翻到有自己作品的那一页,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 1993年年底这段时间里,邢庆杰连续发表小小说50多篇。有了一点儿名气的他终于走出了黄土地,先后在禹城市运输公司办公室和德州市有线电视台工作。为了有更多时间创作,他辞去工作,一边靠编辑写作辅导杂志维持生计,一边继续在文学路上艰难跋涉。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邢庆杰的作品多次获奖,35岁时,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当时山东省最年轻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10年,他调到德州市文联创作室,成为专业作家。 2011年,他成为了省作家协会第二批签约作家,也是当时我市唯一一位。2015年1月,在德州市作家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邢庆杰当选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