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泰山行宫,又叫“碧霞元君祠”“元君庙”“奶奶庙”,它建在原德州玉皇阁外东南,始建年代暂无资料可查。
据民国《德县志》载:“明正德五年,知州宁河、守备桂勇令四乡民来居城市,筑外罗城(罗城绕东关铁佛寺,南关玉皇阁、泰山行宫,西连御河堤),广袤20余里”。按照此说法,德州泰山行宫,应当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之前,迄今最少也有500余年的历史了。
肃穆的行宫
德州泰山行宫属道教建筑,是一座由道姑管理的的庙宇。它由石坊、山门、正殿、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殿、石碑楼等主要建筑组成,占地面积近10亩,系三进三出院落的建筑群。庙宇不大但金碧辉煌、威严肃穆,绿荫遮天、给人以神秘感。
它的山门坐北面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外观描金绘彩,顶部单檐、琉璃瓦盖顶。山门外七步台阶、东西各有一只威严壮观的石狮子。山门迎面的露台上有座四柱一层式石牌坊。山门内东西两侧塑有哼哈二将的站姿泥塑像。山门内左右两侧为钟、鼓楼,时时在警示人们不要做恶、要与人为善。
行宫正殿建在约1.2米高的台基上,系四梁八柱,进深三间,面阔五间,歇山挑檐,四周飞檐、前后出厦的砖木结构。它青砖、红墙、黄琉璃瓦,龙纹瓦当。大殿内正中供着泰山奶奶的塑像,东西两侧分别供有“眼光奶奶”和“送子奶奶”的塑像。
迎着殿后门的,是观音菩萨的坐像和善财童子的立像。后院大殿为玉皇殿,殿内正中供奉着玉皇大帝的金身塑像,东西两侧系四大天王及太上老君等六尊神像。
德州泰山行宫景致优雅。庙内石碑记:“行宫毗邻多园林台榭。曲水长堤,左右环映,幽林旷墅,迥隔市嚣。庙宇倚城闉,逸园、水绘、露香、隐玉、堤岭、霁峰逶迤联属。登高俯瞰,美不胜收。若从玉皇阁楼上望见行宫,仄径飞楼,势如涌出。 ”
1948年7月,该庙因年久失修和战火的摧残已成危房,是年又逢运河决堤而被洪水冲毁。
碧霞元君与德州渊源
泰山奶奶尊称 “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简称“碧霞元君”。因碧霞元君坐镇泰山,俗称“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宋真宗时封其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道教称,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万物的善恶,庇佑众生,灵应九州。她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有求必应,故泰山奶奶在百姓的心目中是位正义之神。民间还把她当成送子娘娘。
泰山奶奶的道场在泰山,可德州为何要为泰山奶奶修行宫呢?原来,德州一带自古传说,泰山奶奶年幼时,曾在乐陵居住过,她是玉皇大帝的妹妹。明代王遴《玉女池》诗曰:“生托黄帝室,道匹昊天妹”。
另一种说法是,景县留智庙的老奶奶、德州北厂奶奶庙的老奶奶,和泰山奶奶是亲姊妹。泰山老奶奶为长是大姐,留智庙的老奶奶为次,北厂的老奶奶最小为老三。德州人之所以修泰山行宫,就是为泰山老奶奶回乐陵老家省亲,到留智庙、北厂探望其姊妹时,在此歇脚休息而建造的,故称之为泰山行宫。
正月十三祭礼
德州解放前,每年的正月十三,北厂街的人们就会抬着北厂老奶奶的尊像,到玉皇阁、泰山行宫给玉皇大帝和泰山老奶奶拜年。拜年的队伍敲锣打鼓,由北厂街身着民族服装的狮子舞队引路。诸多的道士在道长的引领下,手持乐器、边走边演奏。
他们行进的路线是:出北厂南街口沿着运河大堤,进桥口街经九达天衢、米市街、顺城街、剪子股、进大西门,走到二郎庙角处向南拐,再沿着南门里大街出南门,经南关到达玉皇阁和泰山行宫。回来时,在南四牌楼处向西拐走马神庙街,到马市街十字路口向北拐,到财神庙再向西拐,走花市、马家大井、西方庵、剪子股、顺城街,在顺城街和米市街的连接处,沿着小西门外的官路进入小锅市,回到北厂。
北厂老奶奶的尊像所经过之处,沿街的商铺和各街的善男信女都在街旁宽敞的位置,为抬老奶奶尊像的民工及随行人员、道士们,摆放茶水、点心予以慰劳,并摆设香案迎送、叩拜。路过的庙宇道观里的和尚、道士等,均站在街旁设置起道场,高声诵经,赞颂功德。
民国初,在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中,此活动受到了冲击停了几年,日伪时期又恢复,一直延续到德州解放。
□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