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2版)1991年8月,在傅抱石纪念馆和徐悲鸿纪念馆共同力荐之下,乔丙俊远赴日本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来到日本,乔丙俊才意识到,日本画坛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与中国画一脉相承。日本战败后,已经全盘西化,传统的东西不多,几乎都是西方的流派。由于签证上填写的是学习日本美术,随便更改专业是不允许的,乔丙俊只好硬着头皮学习,对傅抱石的研究只能私下进行。
在日本,乔丙俊认识了傅抱石的两个小女儿:傅益瑶和傅益玉。傅抱石共有6名子女,个个都是活跃画坛的优秀画家,其中,傅益瑶还是新中国特批的首位留学日本的学生。
为了让乔丙俊尽快熟悉日本并且结识更多画坛名流,傅益瑶和傅益玉经常带他参加各种活动。
不过,渐渐地,乔丙俊觉得从日本美术里学不到太多东西,于是萌生了回国的念头。这时,他在日本的老师、全日本书道联盟理事长种谷扇舟知道了这件事。
中谷扇舟是日本书法界最有威望的书法家之一,也是一位长期致力于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积极推动者。为了感谢中谷扇舟做出的贡献,在他80岁生日时,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还为他举办了 80岁寿展。
乔丙俊早在1989年就结识了中谷扇舟,当时由于政治原因,中日关系进入冰期,但是中谷扇舟不顾国内反对声音,毅然到潍坊举办个人展览,继续开展中日民间友好交流,致力于推动中日友谊。这次展览的中国代理人是费新我,而具体操办者就是乔丙俊。因此,乔丙俊和中谷扇舟很早就是忘年交。在中谷扇舟的积极协调之下,乔丙俊才得以从日本美术转学美术史。
随着中日书法界交流的加深,中国的书法家们对日本的书法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中谷扇舟介绍下,乔丙俊进入了日本最好的书法学校——日本书道专门学校,潜心研究日本的书法教学。
乔丙俊发现,日本人研究中国书法很彻底。比如日本人对汉字的起源——甲骨文的研究比中国更细。
他看到,在日本民间学书法的人很多,他们把书法看作是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习字而修身养性,对年轻人来说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就职就增加了一些有利的砝码。至今日本的一些企业还是保留手写贺年卡的习惯。
乔丙俊认为日本的书法家们对中国书法深有研究,一些书法家到中国去,对中国各地的有名碑文可谓了如指掌,对中国书法的代表艺术颜体、柳体研究得很细致。
名震日本画坛
旅日期间,乔丙俊致力于日本美术史研究,同时求教于日本多位著名画家,并时常奔波于日本各大名胜写生作画。
1996年1月,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日韩艺术文化交流会和日本山梨县共同举办 “中日韩文化交流暨中日韩水墨画展”,他的画作,以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力,清新刚健的明快风格和构图的严密、笔法细腻且含蕴奔放的高古技法,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喜爱。
这次画展,有350余幅参展作品,一共售出了17幅,17幅全部是乔丙俊的作品,这在日本国际性的书画展卖活动中尚属首次,日本几家电视台还为此专门做了报道。乔丙俊声名鹊起,其作品被日本国会收藏,乔丙俊还被当时的众议院议长伊藤宗一郎邀至国会座谈,并同赴日本胜地松岛写生,一时传为佳话。
此后,乔丙俊凭借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先后在中国、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58次,获各类奖项36次。他的作品先后被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日本国际艺术村、美国旧金山文化会馆以及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桥本龙太郎、小泽一郎和日本国会众议院伊藤宗一郎议长、法国总统希拉里等国家的领导人收藏。
心系祖国念家乡
2008年奥运会召开前,乔丙俊精心绘制了一幅山水画赠送给奥帆赛组委会,画作以青岛作为背景,以孔子的论语作为题材,体现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十一届全运会又在家乡山东举办,乔丙俊拿起画笔,特意绘制一幅《祖国颂》。在谈到这幅画作时,乔丙俊告诉记者,创作灵感来自于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诗句,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是酝酿最久的一幅画作。
在创作之余,乔丙俊时时牵挂着祖国,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和变化,经常奔波于中日两国之间,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乔丙俊经常自发组织中日友好文化交流活动,纪念孔子国际书画展、国际儒商文化论坛等已经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品牌活动。
谈到家乡,乔丙俊深情地说:“德州拥有董仲舒、东方朔等历史文化名人,文化产业开发大有文章可做。 ”他提倡以文化交流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乔丙俊在积极搜集家乡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料,并计划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自己今后的创作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