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1122期 >> 第12版:闲情
小说中的明朝出版业
  明朝的出版状况如何? 《儒林外史》中提到一些,认真整理会发现,吴敬梓笔下的明朝出版业已经相当发达。
  首先是书店普及。书中不少故事发生在书店。马二先生出场时住在嘉兴文海楼书店,其后又到杭州文瀚楼书坊。他还自称“杭州各书店里等着我选考卷”。王玉辉自己编了三部书,一直没有出版,他跟余大先生说:“要作游,除非到南京去,那里有极大的书坊,还可逗着他们刻这三部书。 ”
  其次是参与出版的人众多。书店自然是卖书的,但也编书。书中的马二先生、匡超人、卫体善等人都是“选家”,就是书店里临时聘请的主编。这几个人主编的内容均为科举选本,选一些八股文,给以批注,进行点评。这类实用教辅一般都不愁销量。匡超人自述到杭州五六年,主编的“考卷、墨卷、房书 (进士的文章)、行书(举人的文章)、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 ”书店需要多出版图书才有赚头,又因原创作品风险大,大家便纷纷搞各种选本。做这些选本的主编收入都不错。马二先生给文海楼批注墨卷,获得了一百两银子的报酬。匡超人第一次编八股文选,即获二两银子主编费,另得五十本样书。
  再有就是销售渠道畅通。文瀚楼老板对匡超人说:“我如今扣着日子,好发与山东、河南客人带去卖,若出的迟,山东、河南客人起了身,就误了一觉睡。 ”也就是说,有专做这门生意的人,把书籍从此地运到彼地,大概相当于今天的长途物流吧。
  出版自由也是一大特点。当时的人没什么版权概念,看到好东西谁都可以拿来印。蘧駪夫偶然得到一本高启文集,心想,此书天下没有第二本,何不将其添了我的名字,刊刻起来,做这一番大名?于是加上“嘉兴蘧来旬駪夫氏补辑”字样,印了几百部,遍送亲戚朋友。蘧駪夫由此成为名士。这种状况一直到民国时期还没什么变化。彼时的城市里,尤其是上海、北京,随便几个人凑一起开个书店,就能出版各类文集诗集外带出售。
□王国华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说中的明朝出版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闲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