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因为高个头,梅旎被体育老师“逼”进了平原一中篮球队,在那里,留下了她一生难忘的记忆——
“砸”进篮球队的日子
作者:郭庆萍

德州地区少年女篮合影,第三排右二系梅旎。



2014年7月,梅旎(左二)与原德州地区少年女篮的队友再次聚首。



  2014年7月的一天晚上,一阵悦耳的手机铃声打断了梅旎的工作。 “小梅,我是延玲啊,你的队友……你还记得我们当年的德州少年女篮吗?”电话里的声音是那样熟悉,一下子把梅旎带回到中学时代。
  1975年秋天,梅旎从平原花园小学考入了平原一中。按照惯例,体育老师彭冠军会在每届初一新生中选拔篮球队员。开学第一堂体育课,彭老师就瞄上了梅旎。当时的梅旎只有13岁,却有着165公分的身高,是班里最高的学生。尽管有着个头优势,但是梅旎天生喜静,非常排斥动作激烈的篮球运动。“如果你不加入,我就拿篮球‘砸’你,让全班同学都看着!”看到从彭老师手里飞速冲过来的篮球,梅旎下意识地接住了,就这样,刚刚步入初中的梅旎加入了篮球队。
  此后两年的初中生涯里,梅旎早起晚归,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早上5点半到校训练,白天学习文化课,下午第四节自习又到篮球场。每天早晚各一个半小时的训练坚持了整个初中阶段,梅旎比别的同学多了学习内容,少了休息时间,经过长期锻炼,原本体弱的她变得强壮起来。
  回忆起校篮球队,梅旎说当时的平原一中篮球队在德州地区所向披靡,几乎没有对手。每个暑假,由彭老师带队,梅旎和她的师兄妹们骑着 “三八”自行车,到各县的中学打友谊赛,一去好几天,还要自带铺盖卷儿。梅旎多是坐在车后座上,由师哥带着在乡间小路上疾驰,一路伴随着清甜的歌声和林间鸟叫,这些青春的画面成为了梅旎中学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1977年春天,初中毕业前夕,平原一中篮球队参加了德州地区中学生篮球联赛,并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正是因为那场比赛,成绩突出的梅旎被选入了德州地区少年篮球队。“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场篮球联赛就是为选拔参加山东省少年篮球比赛的队员而举行的。”平原一中共有5名队员被选入,梅旎是唯一的中锋。
  自5月份,梅旎和其他11名队员开始了3个月紧张的集训。队里最大的队员18岁,最小的只有14岁,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还是学生,有的已经进入社会工作。 3个月时光里,梅旎与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篮球队教练张桂珍是专业篮球教师,她对12名姑娘要求十分严格,将一天的训练安排得科学而紧凑。 “集训在德州市的体委,就是现在的二中,那时体委前面还没建百货大楼,是一片片的海子,我们每天早上就围着海子跑步热身。”梅旎说,每天除了正常训练10个小时,张老师还总是在晚上给她开 “小灶”,提高她的体能。“那3个月真是累坏了,每天训练完了就想上床睡觉。”如今回忆起来,梅旎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终于迎来了山东省少年篮球比赛,临去烟台之前 (比赛在烟台招远举行),篮球队的全体成员到照相馆合影留念。 12名姑娘信心满满,却不想比赛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大家尽了心力,也都无怨无悔。比赛回来,开学已近一个月,升入高中的梅旎放下篮球,迅速投入到了文化课学习中,此后便没有再入队训练。再后来,梅旎离开德州一段时间,与同学们断了联系。直到今年7月,当年德州少年女篮的队友打来电话,梅旎才再次跟队友们相聚。
□本报记者郭庆萍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砸”进篮球队的日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9 版:老照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