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运河两岸是德州一带的风水宝地,曾有“金川”之称,是德州区域理想的墓葬选地。运河德州段从北往南,主要分布有北齐高氏墓群、苏禄东王墓、军户出身的八位仕宦家族墓以及四女寺郭氏墓群。所以百姓常说:“运河十八弯,弯弯有圈,圈圈有坟,坟坟出名人”。这条名人墓葬带的形成,为南运河德州段增添了一定的神秘感,也丰富了德州运河文化的内涵。
三店村与高氏墓群
德城区二屯镇的第三店(原叫第三屯)一带,是北朝高氏皇族墓地的组成部分,西面与景县王瞳镇、杜桥乡一带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氏墓群相连,被南运河所分隔。景县渤海高氏墓群,现存有封土墓10座,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4个保护区:隋庄保护区位于隋庄村东南约 1公里处,包括3、 4、 6、 7号墓;大高义保护区位于大高义村西约500米处,包括8、10、 11、 12号墓;野林庄保护区仅有2号墓,位于野林庄村北约700米处;李高义保护区有14号墓,位于李高义村东北约400米处。
因行政区划的限制,第三店一带并未被列入保护区。但该地自清代康熙年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先后发现北魏、北齐高氏墓志、墓碑 6件。其中,康熙、乾隆年间出土的高植、高湛的墓志已经遗失;嘉庆、光绪年间出土的高贞、高庆的墓碑虽残破,但幸存了下来。 1969年,又在胡官营村出土北魏高道悦夫妇墓志一盒两件。清末与民国时期,人们将高植、高湛两盒墓志与高贞、高庆两幢墓碑合称 “德州四高碑”。随着高道悦夫妇墓志的出土以及国家对它们文物价值的认定,现在的人们又将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高贞、高庆二碑和高道悦墓志合称“德州三高碑”。景县自清代以来也出土过三高碑,是指北齐兰陵王高肃碑与高盛碑、高翻碑。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高氏创造的北齐王朝,虽然其存在时间仅为27年,在位皇帝也只有6人,但它是齐国文化的延伸,是德州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北营村与苏禄王墓
苏禄王墓坐落于德城区北营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永乐十五年 (1417) ,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即东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领家眷一行340人组成使团,前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在北京行宫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三王在北京逗留了22天,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南下回国,途径南运河德州段时东王不幸遭疾,于9月13日病逝于德州以北安陵镇驿馆。永乐皇帝闻讣,深为哀悼,遂派礼部郎中带祭文赶赴德州,以王礼厚葬。东王长子督马含率众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及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和侍从十余人留居德州守墓。东王妃及二位王子逝世后,分别安葬在墓院东南隅。雍正年间,根据东王后裔入籍中国的请求,折奏清廷,题定以温、安二姓入籍中国。
道光三年 (1823)大运河决口,德州城北成为一片汪洋。大水过后,苏禄国东王的后裔又重新回到北营村,仍居祖坟两侧。 1917年,大运河再次决口,东王墓前的大殿、配殿、清真寺及民房等建筑物,荡然无存。 1985年,德州市人民政府重建陵恩殿、东西配殿和陵恩门,并新建了回廊和一座牌楼,书曰 “芳名远播、聪慧永传”。在东王墓前重新复制了 “故苏禄国恭定王墓”石刻墓碑,设置了石供桌、石香炉。 1997年,市政府再次投资完成了王妃、王子墓扩建工程,御碑楼维修工程,修仿古围墙310米、碑廊300平方米、地下排水工程450米。
苏禄国东王墓不但吸引了各地游客以及海内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前来瞻仰,为旅游事业作出贡献。 1980年菲律宾驻华大使雷耶斯博士专程来德州瞻仰东王墓,并会见东王后裔。 1986年中菲两国又合拍了大型历史传奇故事片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军户出身的八位名人墓葬
据马翥 《德州乡土志》“德州卫军屯夹河而营”的记载,运河德州段两岸的土地明清时期主要属于军户所有,故明代以来的坟墓,多是德州卫和德州左卫军户的家族墓地。
王鋐 (hóng)墓
在城北2.5公里处,即北厂村北老虎仓处,王鋐本是德州卫指挥使,参与土木堡之变时战死。明景泰初曾经得到过谕 祭 。 清 乾 隆 二 十 一 年(1756),其后裔犹有存者,尚有故印票一张,而碑文则不可辨。据文献记载,老虎仓之名是因王鋐而得名。因谕祭有石虎,立仓于此,故名老虎仓。
张惠墓
在城西三里庄北。张惠为永乐十二年 (1414)举人,历任监察御史、南京礼部尚书。天顺三年 (1459)卒,其子张琮扶柩归葬,皇帝命布政使陆瑜谕祭一坛。
马贵墓
位于南陈庄村西河圈 (俗称马家圈)内。现农田里有一块歪斜的墓碑,是明弘治八年(1495)所立的墓碑,距今已有500多年了。从碑文内容上看,此碑属于弘治皇帝敕赐河南监察御史马贵之母名号的圣旨碑,由于部分碑文仍被掩埋,看不出所敕赐的名号,但可以认定此处应是 “马家坟”的所在。
金炼墓
位于运河街道办事处所属的金荷园院内。金氏家族原籍浙江余姚,始祖金福忠于明初洪武年间占籍德州卫,遂世代为德州人。金炼,字伯精,万历三十五年 (1607)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河南参政、河南按察使、江南右布政、陕西右布政,卒年 71岁。 2007年,金荷园施工时曾挖出金炼墓志铭。 2013年,又挖出金炼墓前安放的石马一对。
卢宗哲墓
在城南八里回龙庙南。卢氏家族其先为河北省涞水县人,明初以卫籍落户德州,最初服役在临清的陈官营。卢宗哲,字浚卿,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南尚宝局通议、太常提督,因与严嵩不合,辞官归乡,卒年七十。
卢世傕墓
在城南八里回龙庙南。卢世傕,字德水,卢宗哲曾孙,天启五年 (1625)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后为督漕御史。他是著名的杜诗学者,是明末清初德州著名文士,著有 《尊水园集略》。
陈志墓
位于陈庄村西处。陈氏家族先世为宿松人,明初以千户官德州,遂家焉。陈志,号逊严,嘉靖二十年 (1541)进士,知河内县,再补高平,后擢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其裔孙陈洪谏,字宪宸,号觉庵,德 州 人 , 是 顺 治 十 六 年(1659)的进士,先后任四川峡江县知县、云南丽江府推官、江南兴化县知县、江西抚州同知、袁州知府和陕西神木道。回到家乡后,他看到南北通衢上的玉皇阁后,认为柴市街上也应该有一座骑道门楼才能相得益彰,便亲自查看地形,丈量地基,设计图纸,购置物料,招募工匠,德州从此多了一处新的景致。
程宝墓
位于城南八里回龙庙北。程氏家族其先为山东掖县人,明初入德州左卫籍。程宝,字子彬,号静泉,嘉靖十一年(1532)考中进士,授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县)推官。史称程宝 “廉介明决,案无留牍”。因办事干练,提升为兵部武库司主事,不久升任尚宝卿,后调户部主事,任过四川、陕西、浙江、广东参议副使,山西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著有 《右丞稿》行于世。
四女寺减河与郭氏墓地
四女寺郭氏家族,是德州区域靖难之役前不多见的原住居民。
世祖郭仲彬,原籍保定府的良乡县,元代至正间担任恩州达鲁花赤。在恩州达鲁花赤任上,郭仲彬剔弊惩奸,让人口服心服,任满,老百姓上章要求让其继续留任,后卒于此,葬于四女寺卫河之东、减水闸之南。其后人也以四女寺为家。
明初,郭氏一家占籍恩县二乡一图。明清两朝一直到近现代,郭家子孙连登科第。明朝出现了两位高官,即都御使郭麟、郭镗父子;清代,出现了一位卓尔不群的学者郭种德。近现代则走出原铁道部副部长郭鲁。
民国 《恩县志》收有元达鲁花赤郭仲彬和明御史郭镗两人的坟墓照片。在 《邱墓》志中收有元代至正间为达鲁花赤郭仲彬、明代累赠都察院右佥都御使郭麟、都察院右佥都御使郭镗、都察院右佥都御使郭钰、四川珙县知县郭桢、清代湖北嘉鱼县知县郭种德6人的坟墓,其中前 4人坟墓在祖茔,后两人坟墓在新莹。
□张明福 王宪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