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芬在裁剪衣服。王倩倩 摄
□本报记者 刘平 王倩倩 本报通讯员 杨玉娟 孙阳洋
如今在繁华的街道,已难觅裁缝店的踪影。刘玉芬的小裁缝店,就隐藏在德城区北园市场后面一条僻静的小巷里。
刘玉芬今年48岁,干裁缝这行已有30年。她坐着裁剪、缝纫,与常人并无区别。当她站起来时,人们才能发现,原来她是一名残疾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的刘玉芬,靠手艺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患小儿麻痹,却自强不息
刘玉芬出生在乐陵农村,在她的记忆里,自己从小就和别的孩子不同。 “我3岁时生过一场大病,落下了后遗症。 ”刘玉芬说。 8岁时,到了上学的年龄,她却还不会走路,只能在地上爬。
慢慢地,刘玉芬学会了站立,学会了一瘸一拐地走路。18岁时,渐渐懂事的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生在农村,自己的身体条件没法种地,总不能让父母养一辈子! ”刘玉芬思来想去,只有裁剪适合自己。
但是,刘玉芬的想法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家人觉得我路都走不好,更不用说干别的。 ”不管大家怎么说,刘玉芬铁定了心要学裁剪。在她的软磨硬泡下,家人终于同意拿出几十块钱,让她去县城的培训学校学习一个月。
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刘玉芬,学习裁剪谈何容易!在学校,她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除了学习裁剪的基本知识,还跟其他同学学习裁剪中经常遇到的字。
一个月后,刘玉芬回到了家里。一字不识的她早已把学校发的那本裁剪书背得滚瓜烂熟,按照课本上讲的内容,她自己在家用旧衣服、碎布料学习裁剪。
贷款买缝纫机,挣钱养活自己
练习了半年多,刘玉芬开始在家里接一些缝缝补补的小活儿。刘玉芬希望能有一台缝纫机,但是,一台缝纫机需要几百块钱,这对于她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最后,刘玉芬四处打听,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从银行贷款360元钱,买了一台脚蹬式缝纫机。
有了缝纫机,刘玉芬开始到附近的集市上摆摊,逐渐有了不少回头客。对于刘玉芬来说,做衣服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由于一条腿萎缩,用不上力气,她只能用另一条腿蹬缝纫机。做一件衣服下来,刘玉芬经常累得腰疼、腿疼,尽管如此,她仍然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一年后,她还清了银行贷款。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10年。
后来,经人介绍,刘玉芬认识了丈夫。结婚后,两人一起外出打工。唐山、天津、北京……20年来,刘玉芬去过不少城市。
不管走到哪,刘玉芬都带着那台缝纫机。每到一处,她都会租一个几方平米的小门脸,开起她的小裁缝店。“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但足够一家人吃喝。 ”说起这些年的生活,刘玉芬很知足。
看到有人穿着自己做的衣服,感到很自豪
去年4月份,刘玉芬一家来到了德州。 “小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选择了回来。 ”在刘玉芬看来,没有什么比孩子上学更重要的事。
“我自己没上过学,一个字都不认识,哪都去不了。 ”多年来,刘玉芬一直为自己没能上学而耿耿于怀。让刘玉芬欣慰的是,去年,大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小女儿也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来到德州,刘玉芬租了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门脸,继续她的裁缝生意。 “生意还不错,去年基本挣出了房租。 ”刘玉芬说,现在,有不少回头客来光顾她的小店,有些人甚至没事时就来找她聊天、谈心,把她当成知心朋友。
由于职业原因,刘玉芬落下了腰疼、颈椎疼的毛病,视力也在逐渐下降,早在5年前,她就戴上了眼镜。 “我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想干什么事就必须干好。 ”直到现在,刘玉芬仍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与选择。
每当走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穿着自己做的衣服,刘玉芬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豪。 “我是一个残疾人,能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就很开心。 ”刘玉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