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邑县德平镇曹冢汉墓被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引起大家访古的兴趣。
汉初著名政治家
曹冢汉墓东100多米是曹家冢村,村子因墓而名。村名碑上说,古墓相传为汉代丞相曹参的坟冢。村庄自汉至元所居都是曹姓人家,元末明初的战乱瘟疫使此处仅剩一女,永乐年间,赵有才从寿光迁来与其结为夫妇,重建家园。现在村中的赵曹两姓是同宗。
旧《德平县志》记载:“曹家冢亦称帝王冢,在县西北八里,高二丈,周二百步。帝王未详何代。 ”现在墓台周长约有百米,高七八米,冢上满是高高低低的杂树,春夏之际开满五彩缤纷的花朵,秋天里红玛瑙般的酸枣缀满枝头,堪称古邑一景。
曹冢古墓考定为汉代,还未能认证是否为曹参之墓。
据 《史记·曹丞相世家》记载,曹参(?—前190),字敬伯,今江苏沛县人。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刘肥为齐王时,曹参担任齐相国9年,他采用盖公“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使原来动荡不安的社会日趋稳定,恢复发展了经济,被齐国人称为贤相。汉惠帝时萧何去世,曹参继任汉朝相国三年,依行旧法,“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成为西汉初期的著名政治家。
曹参墓志存疑问
1982年在距曹冢汉墓15公里处的理合乡鲁家庙村,发现一通 《汉光禄大夫曹府君墓志铭》,习称《曹参墓志铭》,现保存于临邑县文化馆内。
该石碑高71.5厘米,宽76厘米,厚11厘米,左下角断残。碑刻隶书阴文,左上角4行字难识,现还存有457个字。据研究,此碑铭的书法风格属汉隶中方整一类,酷似秦简的笔法,颇有钟鼎的味道,似出于官书。但据原收藏人讲,其远祖是乾隆年间文人,广集石刻,自镌帖石,出售拓片,是一位拓片商。所以此曹参墓志铭存疑。但是至今还没有发现墓志的真品,故缺乏鉴别的参照。
曹参是汉朝第一位被封之臣,地位显赫,但是现存正史中没有对其墓地的确切记载。按照汉代丧葬习俗,他可能安葬在故乡江苏沛县,或者封侯地今山西临汾西南,也可能陪葬在汉高祖刘邦陵的陕西咸阳市。曹参曾在齐国做丞相多年,离开后三年就去世了,所以在此立墓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历史上有很多一人多墓的情况,曹参墓究竟在何处,现在还没有定论。
曹冢传说永流传
曹冢汉墓有一个流传至今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德平南关有个接生婆,有天夜里被请去接生,说是孕妇难产。老太太上了小轿,只知道朝西北而去,只一袋烟的功夫就到了。这座深宅大院气派极了,墙上画满了画,丫环仆人都漂亮极了!
接生时,那产妇身材不大却生了一个又一个。老太太低头一看,每个娃娃都带尾巴!她不由得一惊,原来被请进了狐仙洞。接生完,主人对接生婆表示感谢,老太太却不由自主地说:“可是娃娃们都带着个小尾巴”。主人一听满脸地不高兴。
接生婆收了礼钱,还有丸子、方肉,回到家天也亮了。她回去跟老伴一说,老伴告诉她,那是曹冢子上的狐仙洞。 “人家长尾巴有什么可笑的呢?你不敬人家,谁又会尊重你呀。 ”而他们再看那些钱和东西,都变成了狐狸毛。
这个故事流传特别广,当地人受其影响从不祸害田野里的动物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可见古冢文化是鲜活的,它不但没有禁锢人们的心灵,还创造了别开生面的乡土文化。
□齐宝江 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