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市粮食行业的名牌之路

今年3月,全国粮油产销订货会第五次在德州举办。



  4个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山东名牌,我市粮食行业品牌数量居全省首位,滕永乐、巨嘴鸟、发达、保龄宝等品牌已然叫响全国。近日,记者在市粮食局拿到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7月16日,市长杨宜新在全市重点企业培植工作会议上指出,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地位,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必须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质量效益。
  对于这一战略的实施,我市粮食行业无疑走在了前面,其经验值得探讨。

借平台,扩影响

  “6000吨。 ”第八届全国粮油产销订货会闭幕前,山东永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义国向记者透露了公司订货会期间的签约量。
  3月14日,为期2天的第八届全国粮油产销订货会闭幕,作为全国粮油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展会,今年第五次落户德州。
  订货会带来的“账面成绩”显而易见:5届订货会,累计参展企业1400余家,参会客商2.8万余人,粮油签约量1700余万吨,带动我市服务业收入7210万元。
  更多效益并未完全在数字上体现。张义国告诉记者:“订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粮企与客商,在这个家门口的平台上,本地企业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全国。 ”
  “订货会进一步加强了粮油产销企业间交流与沟通,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帮助企业构建了面向全国的营销网络,对本市粮企的发展大有裨益。 ”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文元则如是评价。
  据了解,第九届全国粮油产销订货会将于明年3月份继续在我市举办。

提品质,靠科技

  平台是媒介,而唱主角的,是产品,品牌的打造,依赖于产品品质的提升。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粮企在产品品质提升方面有大文章可做,目前,大家普遍追求食品的安全,这是老百姓最关注的。
  去年5月8日,国家粮油标准验证德州工作站成立,这是国家粮油标准质量中心在全国设立的第一家工作站。国家粮油标准验证德州工作站以德州粮食质量检验站为依托,全面开展粮食质检、粮食质量安全预案、原粮卫生检验、“放心粮油店”质量抽查等工作,为消费者把好粮油安全关。
  而早在2011年1月20日,我市110多家面粉生产企业,在面粉增白剂全面禁用期限(2011年12月1日)到来之前,率先作出承诺:坚决弃用增白剂,还面粉以本色,让消费者放心。发达面粉集团有限公司营售总监于明星表示:“消费者只有感觉你的产品吃着放心,才会认可你这个品牌,这点如果做不好,品牌建设就无从谈起。 ”
  科技创新亦是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 2009年3月11日,市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协议签署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多次组织 “粮科院专家德州行”活动,我市粮企得以与业内顶尖专家面对面进行技术交流,科技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除靠政府牵头外,我市粮企在提升科技水平方面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发达面粉集团有限公司聘请郑州工业大学、上海粮食科研所等单位的10余名国家级学术带头人进行科技攻关,多项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永乐食品有限公司则于2005年建立起科技创新机制,不断进行制度完善,给予公司内部自主创新者丰厚奖励,在企业内部营造起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重培育,广宣传

  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品牌的培育与宣传对保持竞争力而言尤为重要。
  在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长达41页、2万余字的《品牌培育能力自我评价报告》,报告对企业品牌进行了定位,对品牌的培育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公司副总经理李霞告诉记者,自今年4月份被国家工业部评选为品牌培育试点企业以来,公司积极开展品牌调研、战略规划、方案制定等工作,向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学习,逐渐探索出符合企业实际和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品牌发展模式,深化了保龄宝品牌的影响力。
  巨嘴鸟工贸有限公司则对自身品牌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视,董事长满增志告诉记者,公司在45个类别进行了“巨嘴鸟”品牌的战略保护,用法律维护品牌的权益与美誉度。
  永乐食品公司委托专业团队系统设计了公司的品牌识别系统,并在山东卫视、吉林卫视、辽宁卫视等大力推广宣传“腾永乐”品牌,品牌影响力得以显著提高。
  “我市的粮企内强素质、外搭平台、重视自身品牌的培育与宣传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品牌化之路,必将为我市粮食产业的发展和粮安工程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文元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张晓航 见习记者 尹晓燕 本报通讯员 刘汝星 耿希岭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市粮食行业的名牌之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