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夏津干部南下求学记
作者:任立松张晓航本报

夏津县党政干部和企业家在浙江大学接受培训。



  8月底,浙江大学。来自夏津县党政机关的干部成了校园里一抹别致的风景线。每天,在40度的高温炙烤下,他们从学生宿舍步行4公里,准时赶到教室上课,每天学习7—10小时。吃饭时间,在班长、县委书记王春利带队下,他们与在校大学生一道,在餐厅刷饭卡用餐……这是夏津县干部们近来颇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
  将党政干部们送进千里之遥的浙江大学,吃学生食堂,住集体宿舍,按时上下课,又做了一次“在校生”,夏津县在下着一盘什么棋?

找差距,求“真经”

  7月24日,夏津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前了半个小时,前所未有。
  正当干部们琢磨不透的时候,县委书记王春利的一句话,让所有人恍然大悟的同时冒了一身汗:“我们夏津又一次被定格在倒数第一的历史耻辱柱上! ”
  原来,公布不久的上半年全市各县市区经济成绩单上,夏津县再次垫了底。会后,一名干部感慨说,这种蒙羞感,让全县干部出了汗,也找到了紧迫感。
  怎么办?会议当场点题:全县上下要利用半年这个重要时间点,闭门思过找差距,开门学习求“真经”。
  一场向发达地区找差距、求“真经”活动由此在全县铺展。夏津县先后组织了100多名、涵盖县四大班子领导、各部门“一把手”、乡镇书记、镇长、村支部书记和企业家的 “学习团”,挤时间、抽身子,奔赴浙江、昆山、深圳,在扎扎实实的学习中去捞“干货”。
  在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文栋看来,县委在当前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抓干部知识能力的升级培训,抓到了点子上:“夏津要发展,必须依靠夏津人民,谁领导夏津人民往前走?那就是干部和企业家。这些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夏津县能不能摘掉‘倒第一’的帽子。 ”
  夏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春瑞说,夏津经济落后的一大根源就在于一些干部思想保守,观念跟不上。对市场经济信息把握不够,总觉得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工作放不开;有些干部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差距,找不到问题,没有一点向前跑的紧迫感。
  “怎么样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在比较中找差距,在学习中长本事,才能彻底甩掉旧思维,激发出跨越赶超的正能量。 ”刘春瑞说。

培训接了干部的“地气”

  “求经”之路向北还是向南,曾经在决策层引起过不小的争论。
  夏津县基础差、底子薄、困难多,向地缘相近的北方地区学习固然能找到对症的药,但是,这里的思想开放程度远不如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南方。夏津县委决定,将干部和企业家们送到南方地区,用最先进、最前沿的理念,真正打开他们的眼界,拓宽他们的思路,提高他们的能力。
  夏津选择了浙江——夏津个体民营经济活跃,而浙江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义乌城、温州村、台州街……早已经成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标签;
  夏津选择了深圳——这里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生动地回答了什么是改革,什么是开放,这对于破除夏津县一些干部的保守思想大有裨益;
  夏津选择了昆山——2012年,昆山有47个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超过500万元,9个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超千万元,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昆山就是最好榜样。
  翻开干部培训的课程表:《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阳光心态与情绪管理》《博弈论与企业管理智慧》《招商引资项目包装和推广》《新型城镇化与镇域经济》……一堂堂特色鲜明又前沿实用的课程引人注意。
  张文栋告诉记者,以往许多干部培训之所以流于形式,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接干部的“地气”,要么不符合实际、要么针对性不强、要么启发性不高,学了没用,自然让人提不起兴趣。“这一次,只开设了有针对性的课程,空的、虚的、泛泛而谈的全部不开。 ”张文栋说。
  许多学员对情绪管理、博弈论等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渡口驿乡乡长李新海对《阳光心态与情绪管理》一课记忆尤深,他说,当倪荣教授提出从心理学角度解决拆迁、信访等问题时,自己的触动很大。“现在,解决一部分拆迁、信访难题,许多老办法已经行不通,如果我们学会用心理学知识化解工作难题,或许就能找到新办法。 ”
  教授刚讲完《博弈论与企业管理智慧》,学员间的讨论立马升了温,田庄乡乡长赵华鲁更是大呼“意犹未尽”:“郑教授说‘博弈无处不在’,在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敢试敢闯的胆量就是成功的关键。这个观点让我很受启发,要想实现突围,就要敢于在闯和试中抢占先机。 ”

  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升能力

  如何让干部真正沉下心来学?夏津县采取了全日制、封闭式学习的方式:5天时间之内,所有干部吃、住、学全部在学校,保证时间,保证精力,“动真格儿”的学习让干部和企业家们感到很“解渴”。
  在浙江大学,熊卫平教授的一堂公共危机处理课,让白马湖镇党委书记韩以广牢牢记住了一句话: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危机。他告诉记者,乡镇工作看起来平静,但是说不定里面就蕴含危机,这就要求干部们时刻把民生问题放在心上,遇事充分发扬民主,及时、主动化解矛盾点,才能达到 “上医治未病”。
  通过 《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课,韩以广打开了工作思路。在白马湖镇,“两区同建”是一个新课题,许多情况从前没有遇到过。他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两区同建”中,有一件头疼事就是分楼房,许多群众看不上顶楼。怎么办?韩以广观念一转,想到一个办法——只花了2000多块钱,在顶楼改造了一个小阁楼,选顶楼免费送阁楼,如此一来,原来无人问津的顶楼,很快就被“抢”完了。“如果当初选择强分,就会产生很多新矛盾,如果转变一下思路,就能避免很多问题。”韩以广总结说。
  通过《企业投融资决策》《产业园区规划与发展战略》《招商引资项目包装与推广》等课程,田庄乡党委书记杨秀英收获颇丰。杨秀英告诉记者:“企业如何想?平台如何建?项目如何引?资金如何用?在老师的课堂上,这些都能找到答案。学会了这些,我们对招商引资就有了信心和办法。”听完《浙江经济发展模式解读》,南城镇党委书记李卫东感慨道:“没有浙商强烈的危机意识,就没有浙江的今天。这值得我们的企业家反思。前几年,棉纺织、植物油行业形势好,有了点成就,我们的企业家就开始唱高调、飘飘然,等形势一转变,才知道市场的残酷,最终面临的只有死胡同。听完这一课,我才认识到我们应该学习浙江人不安现状的精神,宁可倒在发展途中,绝不倒在享乐的路上。 ”
  培训还带来了不少意外收获:夏津分别从深圳、浙江聘回了经济顾问,这成为了夏津县谋求经济发展的“智囊团”;通过与浙江的培训中心接洽,夏津产生了举办两地企业家联谊培训班的新思路。 “通过举办两地联谊的培训班,就搭建起了两地企业家交流、融合的平台,从而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夏津,可以实现培训效果的进一步放大。 ”张文栋说。
□本报记者 任立松 张晓航 本报通讯员 董玉龙 夏组轩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夏津干部南下求学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