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8月14日,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实弹训练首次向媒体开放——
龙胆虎威看特警

50米立姿精度射击。



长短枪互换射击。



障碍战术射击。



  特警,对普通民众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语。说熟悉,是因为我们看过很多以此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
  8月14日,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在德州军分区预备役训练基地进行了实弹训练,首次对媒体公开亮相。以此为契机,记者走近几名特警战士,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生活。

孙晓明:百步穿杨的狙击手

  不少人应该看过一部名为《兵临城下》的电影,影片的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沉着冷静、弹无虚发。而在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也有这样一名特警,他叫孙晓明,他和瓦西里一样,都是狙击手。
  孙晓明今年只有24岁,却已经是杆“老枪”。2008年4月,孙晓明进入武警陕西总队二支队,在一次训练中,他精准的枪法引起了队长的注意,从此便进入狙击班,与狙击枪结缘。
  狙击手这3个字,意味着精准的枪法、充沛的体能、超乎常人的耐力与心理素质,因此,他的训练也是严苛或者说残酷的。常规训练中,孙晓明经常在训练场上一趴就是10个多小时,端着枪死盯着眼前,因为标靶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出现,而根据要求,他必须一击命中。 “有时候一上午一个目标也没有,有时候半小时内好几个,所以眼睛一秒钟都不能放松。 ”孙晓明跟记者说话时,眼神也保持了一种惯有的警觉与犀利。
  经过接近5年的打磨,孙晓明已经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在2010年武警陕西总队组织的比武中,孙晓明拿下了狙击项目的第一名,和战友组成狙击的小组在武警总部组织的全国比武中拿下第四名。孙晓明的枪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百米之外,射击一元硬币或者鸡蛋可以百发百中。
  2012年底,孙晓明退伍,之后来到了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他与狙击枪的缘分,还在继续。

李秀来、李和念: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警卫

  来德州之前,李秀来与李和念同在武警北京总队第十三支队服役,2011年7月,通过技能、体能、知识等方方面面的选拔,他们从300余名武警战士中脱颖而出,和另外4名战友一起踏上了奔赴伊拉克的征途,他们的任务是做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警卫。
  伊拉克地处热带沙漠,两名战士刚下飞机,便感受到了当地气候的威力——气温高达50摄氏度,地面温度更是高达70摄氏度,阵阵热浪扑面而来,眼睛都睁不开,而在后来发生的事面前,气温真的算是“小意思”。
  当时的伊拉克政治局势复杂,时常能听到枪声与爆炸声,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要保证大使、参赞等工作人员和整个使馆区的绝对安全。
  李和念说,在伊拉克,想睡一个安稳觉真的是奢望,因为经常会被爆炸声惊醒,然后去排查有无危险状况,神经一直紧绷着,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他曾经连续两个月失眠。
  每逢大使、参赞等有公务需离开使馆时,他们必会全副武装、寸步不离,时刻保护其人身安全。2012年初的一天,他们护送倪坚大使去伊拉克国防部,刚出使馆大门不久,便听到身后一声巨响。汽车炸弹!李秀来与李和念迅速反应过来,并实施紧急预案,改变既定路线,保护倪坚大使安全回到使馆。
  在伊拉克执行任务一年半之后,他们回到祖国,光荣退伍后来到德州。他们对记者说:“在伊拉克的日子里,随时生活在危险之中,心底难免会感到害怕。 ”至今,他们听到摔门或摔东西的声音时,仍会下意识地警觉起来,但这段经历,俨然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最骄傲的财富。

李文志:雪豹突击队前队员

  在中国乃至军警界,一提到“雪豹”这个词,无人不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而在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便有一名来自雪豹突击队的特警战士。
  这位雪豹突击队前队员名叫李文志,今年26岁,2007年10月,高中毕业的他来到武警北京总队十三支队服役。2008年9月,他入选被称为“国字号”反恐部队的雪豹突击队。
  想成为一名雪豹突击队员绝非易事,入伍1至2年的优秀武警士兵必须自愿报名,然后通过专门审查组的政治审查、体格检查、文化考试、心理测试等一道道关卡,经检验合格才能入队。若各项指标合格,有幸进入“雪豹”,那迎接他的,将是“魔鬼训练”。
  李文志告诉记者,队员们每天都要进行体能训练,每个人都要做完规定的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100个蛙跳、举200次杠铃,负重35千克的10公里越野,训练过程中,他们的衣服从来就没有干过,夏季,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盐碱渗透到训练服的纤维中,衣服会变硬,脱下来之后竟然能立在地上。而在冬天,他们需要在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下赤膊上阵。
  除了体能训练外,他们还要进行射击、越野、侦查、排爆、战术、障碍等方面的训练,每项训练,都算得上超负荷。李文志说,有一次在穿越火障的训练中,火焰将他戴的面罩烤焦了,脸一下子感觉生疼,但是他仍然没有停下来,坚持完成训练后才去处理自己脸上的烧伤。
  就是在这种常人难以承受的训练下,“雪豹”被打造成了一支令同行交口称赞,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精锐之师。
  2008年8月,还是雪豹预备队员的李文志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2011年5月,参加“天山-2号(2011)”上合组织成员国执法安全机关联合反恐演习。
  李文志说,作为“国字号”反恐部队,“雪豹”被称为“最后一个反恐拳头”,所以没有特别紧急的状况他们不会轻易出马,但在“雪豹”的日子里,他学到的东西足以终生受用。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中的特警战士个个龙胆虎威、身怀绝技,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德州,组成了一把打击犯罪、维护平安的“利剑”,保德州平安。
□本报记者 张晓航 见习记者 张莹 本报通讯员 王强 刘传祥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龙胆虎威看特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街巷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