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立姿精度射击。
长短枪互换射击。
障碍战术射击。
特警,对普通民众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词语。说熟悉,是因为我们看过很多以此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
8月14日,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在德州军分区预备役训练基地进行了实弹训练,首次对媒体公开亮相。以此为契机,记者走近几名特警战士,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生活。
孙晓明:百步穿杨的狙击手
不少人应该看过一部名为《兵临城下》的电影,影片的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沉着冷静、弹无虚发。而在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也有这样一名特警,他叫孙晓明,他和瓦西里一样,都是狙击手。
孙晓明今年只有24岁,却已经是杆“老枪”。2008年4月,孙晓明进入武警陕西总队二支队,在一次训练中,他精准的枪法引起了队长的注意,从此便进入狙击班,与狙击枪结缘。
狙击手这3个字,意味着精准的枪法、充沛的体能、超乎常人的耐力与心理素质,因此,他的训练也是严苛或者说残酷的。常规训练中,孙晓明经常在训练场上一趴就是10个多小时,端着枪死盯着眼前,因为标靶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出现,而根据要求,他必须一击命中。 “有时候一上午一个目标也没有,有时候半小时内好几个,所以眼睛一秒钟都不能放松。 ”孙晓明跟记者说话时,眼神也保持了一种惯有的警觉与犀利。
经过接近5年的打磨,孙晓明已经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在2010年武警陕西总队组织的比武中,孙晓明拿下了狙击项目的第一名,和战友组成狙击的小组在武警总部组织的全国比武中拿下第四名。孙晓明的枪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百米之外,射击一元硬币或者鸡蛋可以百发百中。
2012年底,孙晓明退伍,之后来到了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他与狙击枪的缘分,还在继续。
李秀来、李和念: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警卫
来德州之前,李秀来与李和念同在武警北京总队第十三支队服役,2011年7月,通过技能、体能、知识等方方面面的选拔,他们从300余名武警战士中脱颖而出,和另外4名战友一起踏上了奔赴伊拉克的征途,他们的任务是做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警卫。
伊拉克地处热带沙漠,两名战士刚下飞机,便感受到了当地气候的威力——气温高达50摄氏度,地面温度更是高达70摄氏度,阵阵热浪扑面而来,眼睛都睁不开,而在后来发生的事面前,气温真的算是“小意思”。
当时的伊拉克政治局势复杂,时常能听到枪声与爆炸声,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要保证大使、参赞等工作人员和整个使馆区的绝对安全。
李和念说,在伊拉克,想睡一个安稳觉真的是奢望,因为经常会被爆炸声惊醒,然后去排查有无危险状况,神经一直紧绷着,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他曾经连续两个月失眠。
每逢大使、参赞等有公务需离开使馆时,他们必会全副武装、寸步不离,时刻保护其人身安全。2012年初的一天,他们护送倪坚大使去伊拉克国防部,刚出使馆大门不久,便听到身后一声巨响。汽车炸弹!李秀来与李和念迅速反应过来,并实施紧急预案,改变既定路线,保护倪坚大使安全回到使馆。
在伊拉克执行任务一年半之后,他们回到祖国,光荣退伍后来到德州。他们对记者说:“在伊拉克的日子里,随时生活在危险之中,心底难免会感到害怕。 ”至今,他们听到摔门或摔东西的声音时,仍会下意识地警觉起来,但这段经历,俨然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最骄傲的财富。
李文志:雪豹突击队前队员
在中国乃至军警界,一提到“雪豹”这个词,无人不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而在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便有一名来自雪豹突击队的特警战士。
这位雪豹突击队前队员名叫李文志,今年26岁,2007年10月,高中毕业的他来到武警北京总队十三支队服役。2008年9月,他入选被称为“国字号”反恐部队的雪豹突击队。
想成为一名雪豹突击队员绝非易事,入伍1至2年的优秀武警士兵必须自愿报名,然后通过专门审查组的政治审查、体格检查、文化考试、心理测试等一道道关卡,经检验合格才能入队。若各项指标合格,有幸进入“雪豹”,那迎接他的,将是“魔鬼训练”。
李文志告诉记者,队员们每天都要进行体能训练,每个人都要做完规定的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100个蛙跳、举200次杠铃,负重35千克的10公里越野,训练过程中,他们的衣服从来就没有干过,夏季,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盐碱渗透到训练服的纤维中,衣服会变硬,脱下来之后竟然能立在地上。而在冬天,他们需要在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下赤膊上阵。
除了体能训练外,他们还要进行射击、越野、侦查、排爆、战术、障碍等方面的训练,每项训练,都算得上超负荷。李文志说,有一次在穿越火障的训练中,火焰将他戴的面罩烤焦了,脸一下子感觉生疼,但是他仍然没有停下来,坚持完成训练后才去处理自己脸上的烧伤。
就是在这种常人难以承受的训练下,“雪豹”被打造成了一支令同行交口称赞,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精锐之师。
2008年8月,还是雪豹预备队员的李文志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2011年5月,参加“天山-2号(2011)”上合组织成员国执法安全机关联合反恐演习。
李文志说,作为“国字号”反恐部队,“雪豹”被称为“最后一个反恐拳头”,所以没有特别紧急的状况他们不会轻易出马,但在“雪豹”的日子里,他学到的东西足以终生受用。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中的特警战士个个龙胆虎威、身怀绝技,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德州,组成了一把打击犯罪、维护平安的“利剑”,保德州平安。
□本报记者 张晓航 见习记者 张莹 本报通讯员 王强 刘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