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朋友正在可恩口腔就诊。
济南泉城路,无疑是山东人最为熟知的一条商业街,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是济南商业繁荣的标志。就在这条街道上,有一家名叫可恩口腔CEO会所的口腔医疗机构格外引人注意。很多人难以想象,一家来自德州、成立仅两年的口腔医院,会将自己的分支机构开到泉城路这样租金不菲的黄金地段。
但是,在可恩口腔医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少华看来,这不过是其布局全省乃至全国的一小步。这个80后少帅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就是在整个山东建立25家牙科医疗机构,让可恩口腔覆盖全省每一个地级市。济南,作为万少华布局的战略重镇,将陆续建设8家医院和一家口腔会所。
许多人不禁会问:可恩口腔作为一家民营医院,在积弊日久的民营医疗行业如何才能不落窠臼?可恩口腔制定如此远大的目标,底气何来?
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万少华看来,可恩口腔制定的目标,根基扎在了国内巨大的口腔医疗市场需求之上。
据统计,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龋齿来说,中国人的龋齿数量已经超过了25亿颗,但是当前的诊疗能力,治疗完这25亿颗牙齿至少需要两个世纪。悬殊的数字背后,是一个数量庞大的消费市场。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万少华不会眼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
2006年7月5日,万少华成立了人和口腔诊所。对于口腔医疗行业而言,“技术+服务”就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为了握住这个行业核心,万少华从北京请来了国内知名的牙科专家,重新架构了一套完整的牙科诊疗系统,将过去笼统的牙科诊疗细化为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并分别加以精耕细作,真正满足了不同就医者的差异化需求,让德州许多做了一辈子口腔诊疗的行家都赞叹不已。人和口腔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尖端的诊疗设备以及贴心周到的服务,迅速长成为德州口腔医疗行业的标杆。
随后,万少华的事业几乎一年一个新台阶。2007年9月,人和口腔诊所更名人和口腔医院,实现了从门诊到医院的华丽转身;2008年10月,人和口腔医院“升格”为德州口腔医院,一举改写了德州没有口腔专科医院的历史;2009年12月,德州口腔医院搬进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发展成为集医疗、教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口腔医院;2011年11月,德州口腔医院又顺利通过了二级专科医院的审批,注册了德州可恩口腔医院有限公司,德州口腔由原来的个体工商户转为有限公司,医院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9月26日,可恩口腔在山东开来投资有限公司的保荐之下,顺利登陆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为全国第一家挂牌上市的口腔医院。
山东开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峰如此评价可恩口腔:“这里优雅的环境和周到的服务使人流连忘返。”
连锁经营模式
就当前而言,口腔医院要靠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获取成功?答案无疑是“连锁”。这有利于可恩口腔快速复制模式、迅速壮大规模。
可恩口腔的目标就是在全省建立起25家可恩口腔连锁经营机构。
可恩口腔对外扩张采取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建设高档口腔会所,着眼于国际化诊疗方式,技术与设备从国外进口,连会所负责人都是由国外聘请,这种方式不但直接促进了可恩口腔的业绩,同时也在高端人群中作了品牌传播。
另一种是建设一大批普通的口腔医院。这一扩张方式主要挖掘低端但是数量庞大的消费市场,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就医需求。
不过,在运作口腔医疗连锁模式的时候,解决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资金,二是品牌。
走挂牌上市路线
对于这两点,万少华表示了极大的信心,他告诉记者,可恩口腔通过到场外交易市场挂牌迈出了走向资本市场的第一步。
一方面,挂牌上市让可恩口腔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推崇与追捧,去年挂牌刚满两个月,可恩口腔的股价就由2.8元升至3.2元,涨幅高达14%,众多银行、投资机构还主动登门送来资金。 “只要我们点头,他们答应随时投入资金。 ”万少华说。
另一方面,借助挂牌,可恩口腔逐渐步入了更加规范化的运营。
与此同时,万少华清醒地认识到,扩张之前建立一个稳固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可恩口腔从很早之前就准备了攻城略地的筹码。其中,人才是至为关键的因素。
“国内医生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万少华说,为了打造一支既长于技术,又精于服务的团队,万少华成立了教育培训中心。
一般意义上来说,一个从象牙塔走出的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虽然系统掌握了基础诊疗知识,但是如何做精口腔诊疗,让就医者产生舒适感,却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为了尽快打造出一个强大的班底,万少华将员工的学习过程进行了细化。通常,一个医生可以解决补牙、拔牙、镶牙等等问题,但是学精这个过程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如果组建一个5人团队,分别在各自领域精耕细作,不超过1年,我们就可以培养出一个专门人才。 ”万少华说。
分门别类地培养人才,让可恩口腔以最短的时间培养出了一批精干力量。除了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万少华还注意从团队中挖掘管理人才和专家型人才,这为可恩口腔向全省进军打造出了一支特种部队。
今年的3月27日,在市委宣传部、统战部联合评选活动中,万少华被授予德州市2012党外代表人士“十大年度新星”。
□本报记者 任立松 见习记者 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