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发泡餐具解禁不受待见
七成市民表质疑
作者:曹清见习记者王倩倩

随意堆放的发泡餐具。曹清摄



  5月1日,根据国家发改委此前修改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一次性发泡餐具将从“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重新被允许生产使用,引发市民的广泛关注。

卫生达标无从保证

  5月1日,记者来到迎宾大市场,一家酒店用品门店前的地面上堆放着大量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这些餐盒的包装十分简陋,有些塑料袋已经破损,白色的发泡餐盒裸露在外。
  这些塑料袋及餐具上未标注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有效信息,发泡餐具底部虽印有“QS”字样的标识,但随后记者登录中国QS查询网,检索不到相关信息。
  该店主告诉记者,因价格便宜,这种一次性发泡餐具在所有的一次性餐具中销量是最好的。
  “买500个才33元,买的多了还能再便宜。 ”店老板向记者推荐说,价格便宜使发泡餐具成为一些街边小吃店、快餐店的首选,“降解类的一次性餐具,批发价就要两块五一个,不是小餐馆能承受的。 ”
  面对一次性发泡餐具卫生能否达标的质疑,店主却声称,注意点一般不会有事。

小餐厅最爱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老板,打包。”市中心血站附近的一家烧烤店里,一名顾客正忙着把烧烤打包带走。服务生麻利地从厨房里拿出一个发泡餐盒,将烧烤装在里面。
  记者发现,附近的几家烧烤店,打包用的都是这种一次性发泡餐盒。
  “我们用这种餐盒打包都几年了,并没有顾客提出异议。 ”该店服务生告诉记者,他从未听说过这种餐盒被禁用。除了烧烤店外,一些街边小餐馆、路边摊,也都一直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而一些高档的饭店、餐厅则更青睐降解餐具。
  位于东风东路的某高档酒店负责人的话颇具代表性:“发泡餐具确实便宜,但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有影响,也容易造成白色污染,所以我们肯定不会使用。虽然降解餐具成本较高,但是消费者用起来放心,我们也安心。 ”

发泡餐具存安全隐患

  央视2010年曾在“洋垃圾变餐盒”的报道中揭露,一些发泡餐具生产企业在生产原料中会加入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等有毒有害物质;并使用严禁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的荧光增白剂。
  但也有业内人士声称,只要不用微波炉加热,不用开水蒸煮,不盛放100℃以上高温食品,一次性发泡餐具是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的,正规合格的发泡餐具是安全的。
  但是,多数市民似乎并不认可“无害论”。记者随机采访了40名市民,其中近七成对一次性发泡餐具存在诸多疑虑:“如何才能知道一次性发泡餐具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用一次性发泡餐具打包热菜时能闻到塑料味,难道说这都是正常的?”……
  对此,德州学院化学系博士范晋勇表示,一次性发泡餐具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而聚苯乙烯不可避免的含有大量苯乙烯,苯乙烯在遇热时,会释放很多单体出来,很容易溶解到食物当中去,日积月累会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因此,他建议市民仅用其盛放不太热的食物。
  此外,不少市民呼吁,对一次性发泡餐具,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生产、使用和回收利用制度,建立起健康的回收再利用体系,国外“谁使用谁回收”的制度值得借鉴。 □本报记者 曹清 见习记者 王倩倩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发泡餐具解禁不受待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