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活在“监控时代”
作者:王倩倩尹晓燕本报

我市道路上空的监控探头。 张晓航 摄





  4月,震惊世界的波士顿爆炸案案发仅4天后,就成功告破,其中城市监控摄像系统功不可没。在距波士顿万里之遥的德州,监控探头同样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4月26日,城隍庙步行街一家精品店里,导购员小雨正在工作。此时,一个个圆柱形的监控探头正默默注视着小雨及店里每个顾客的举动。

6万多探头编织一张严密的网

  这家叫伊贝尔时尚前沿的精品店里,四面墙的顶部每隔两三米就装有一个监控探头,楼梯间的电脑屏幕上,同步播放着店里15个监控探头拍摄的实时画面。
  小雨从走进店门的那一刻开始,她的一举一动就处于探头的关注之下,而小雨早已适应了这些。
  事实上,被“关注”的不仅仅是小雨,在我们的生活中,监控探头的身影可以说无处不在。
  从公交车到城市道路,从银行到商场超市,监控探头所覆盖的区域已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公共空间,居民小区也逐渐纳入其覆盖范围。
  市民周晴居住的市中花园小区,楼道门前和小区道路旁都有监控探头,周晴称自己从走出楼道门口到踏出小区大门的每一步,都会被记录下来。
  如果再加上上班乘坐的公交车上的车载探头和路口的监控探头,周晴几乎一天都生活在监控探头之下。
  据市公安局指挥部科技处统计,截至2012年底,德州市有记录的监控探头共有64000多个,其中还未包括归私人所有的监控探头。
  而正在实施的全省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不仅对城市设置监控探头的数量有所要求,对设置方位及角度也有详细的规定,以期在城市上空编织出一张严密的安全网。

监控探头下人们更有安全感

  城市中日益增多的监控探头究竟给置身其中的人们带来了什么?
  60多岁的陈际兰经营一家文具批发商店,这个不足40平方米的小店装有3个监控探头,店里的任何情况都逃不开这3双“眼睛”。
  “我店里的东西比较零碎,有来提货的出现什么纠纷,调出监控录像一对就对上了,还有找零的时候,如果有差错一看监控就明白了。 ”对陈际兰来说,监控探头帮助她避免了不少麻烦。
  除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监控探头带给人们更多的还是安全感。
  家住市直小区的郭女士,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新闻中一再爆出的“虐童案”让她胆战心惊,“孩子学校门口和走廊上都安装有监控探头,孩子的安全更有保障。 ”
  而记者在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得到的信息显示,这种安全感并不只是停留在人们的“感觉”上。
  自今年2月以来,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通过视频检索和视频处理,破获各类案件6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3名。
  德城区刑警大队综合科民警毛红兵告诉记者,“监控探头在破获各类案件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侦破手段。 ”
  在探头的监控之下,警方找到线索的方式变得简捷有效:侦查机关通过查看事发地点的监控录像,可以判断哪个人有重大的作案嫌疑。然后,视频监控系统对嫌疑人进行定位,随之进行追踪取证,GIS地图系统调动附近的民警直捣犯罪嫌疑人的老窝。

监控探头“窥探”下如何保护公民隐私

  高地世纪城小区内,主干道上都安装有监控探头,符合小区配套的相关规定,但就是这样的配置在小区物业经理付坤江看来,仍然还不够。
  “如果能达到无缝覆盖最好,这样不仅对保障业主安全有好处,对我们物业来说,也能更好地明确责任。 ”付坤江表示。
  人们对监控探头的支持态度,使得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居住的城市监控探头的数量还会呈现一个增加的趋势,所谓的“监控时代”的来临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大多数人对身边的监控探头并不在意,但也有人担心无处不在的监控探头会侵犯自己的隐私权。
  “每次看见小区里的摄像头,就觉得有双陌生的眼睛在盯着自己,浑身不自在。 ”家住新港湾小区的刘女士这样说。
  更重要的是刘女士担心自己的隐私被窥探,“在小区里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我们还有什么隐私可言?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一旦这些视频被公布到网上,后果不堪设想。 ”
  这并非空穴来风。 2008年,深圳罗湖丫立交桥旁的监控探头拍摄下某户居民卧室或浴室内女人洗澡、男女脱衣等居民隐私;2011年,四川的一位车主边超速边摸身旁年轻女子胸部,被监控探头拍到,照片被放到网上后,引发了“摸奶门”事件。人们担心,监控探头的无所不在,会侵犯到自己的隐私。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山东鸿正律师事务所朱丙春律师告诉记者,如果真的发生类似事件,通过法律手段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监控探头拍得的相关视频资料通过网络等手段进行传播,对于侵犯个人隐私和名誉权的,公民有权利追究其法律责任。 ”
  朱丙春还表示,鉴于城市监控系统的优势,公共空间监控探头增加已成为一种趋势,公民个人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注意规范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行为。
  伴随着城市监控系统的快速发展,“监控时代”已不再遥不可及,但比实现城市监控探头全覆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生活在监控探头下的公民更有尊严,更有安全感,才是我们的城市发展更应该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本报记者 王倩倩 尹晓燕 本报通讯员 王强 毛红兵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活在“监控时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