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30308期 >> 第06版:往事
晚明兵部尚书王洽

  明末崇祯元年 (1628),临邑县沙河村出了一位兵部尚书,他的名字叫王洽。这位彪伟英俊、器宇轩昂、清廉亢直的治国能臣,在明朝风云激荡的末世,被他所效忠的朝廷下狱,并冤死狱中。这段令人心酸不止的历史悲剧,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

百姓跪送的青天大老爷

  王洽 (1569-1630),字涵仲,又字和仲,号葱岳,临邑县沙河子村人。他的先祖是元代马步督军大元帅琅琊人王盛。元末明初,王氏族人四散逃亡,其一支迁莱阳,后又迁至临邑,卜居沙河村。
  王洽的父亲王三迁,字养蒙,别号绍庭,以教书为业,死后入乡贤祠。其兄王浩,字充伯,号配吾。万历十九年 (1591)举人,二十三年 (1595)进士,历官户部陕西司主事、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山西潞安府知府、河南按察司副使、磁州兵备。王洽于万历十九年 (1591)与其兄王浩中同榜举人,后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考取进士,初任直隶河间府东光、任丘2县知县,遭父丧守制阕满,补直隶大名府长垣县知县。
  王洽在东光知县任内,遍访百姓,体察民情。他得知东光县有一伙以苟良信为首的强盗,经常掠抢百姓资财,民愤极大。
  王洽先是对苟良信的事装作不知,用以麻痹强盗,使强盗放松警惕。后来,王洽找了个理由把苟良信请到县衙。席间,王洽讲其利害,劝其归正。苟良信顽固不化,不听劝说。王洽果断下令将他逮捕,斩首示众。苟良信伏法后,东光县老百姓奔走相告,欢声雷动。从此,人民安居乐业,东光县的社会秩序得以安定。
  在任丘和长垣知县任内,他的工作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崇祯实录》认为王洽, “廉能为一方最”。由此,被擢升为吏部稽勋司主事,后升任考功司郎中、转文选司郎中。
  王洽在吏部工作期间,主持正义作风正派,积极为朝廷选拔人才,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得到提升。因成绩显著,被擢升太常少卿,后转右佥都御史。
  天启三年 (1623)浙江发大水,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洽奉旨巡抚浙江。他通过深入百姓,亲查灾情,组织灾民抗灾自救,同时开仓赈济灾民,使人民生活得以安定。王洽因治水有功,受到天启皇帝的赏识。在王洽回京复命时,浙江百姓十里跪送。
  独霸朝政的奸党魏忠贤对此十分忌妒。魏忠贤诬陷王洽开官仓放粮赈灾,虽 “疏请蠲赈”,但突出的是自己的功劳,没有 “尊君” ,有不忠之嫌。天启五年(1625) 4月,王洽被革职,回归故里。

冤死狱中的兵部尚书

  崇祯皇帝登基以后,诛杀魏忠贤及其余党。崇祯元年 (1628)王洽复职,任工部右侍郎。崇祯皇帝召见众臣,因惊奇王洽仪表颀伟、相貌不凡,当即擢升兵部尚书,官居正二品,负责管理全国的军事和武备。
  王洽上任兵部尚书后做了3件大事。
  第一,向皇帝提出严责帅、修武备、核实兵、衡将材、核欺蔽、惩朘削、勤训练、厘积蠹、举异才、弭盗贼等10条举措,崇祯皇帝当即下令采用。
  第二,为弥补明朝军费短缺、国库空虚的问题,王洽向皇帝提议仿效明初军队屯田制度。他说,明初朝廷养兵百万,而国家不花一钱,都是得益于边境屯田,使农耕文化不断向四周扩展,促进了边境繁荣。当下辽东、永平、天津、登州、莱州都有沿海荒地,宝坻、香河、丰润、玉田、三河、顺义各县也有闲田百万顷。万历初年,总督张佳胤、巡抚张国彦也曾开展军队屯田,因受到土豪阻挠,而后无法继续开垦荒地,对储备军粮、充填国库很不利。王洽乞求皇帝设立监察官,将军队屯田落到实处。崇祯皇帝认为王洽说的很有道理,立即下令执行他的措施。
  第三,王洽曾奏请汰撤年老武弁无荐者48人,以边才举荐杨嗣昌、梁廷栋等人,后皆大用。
  崇祯二年 (1629)十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率领精锐强大的后金兵,通过收买当地汉人做向导直接占领大安口,京城告急。兵部尚书王洽急调督师袁崇焕、巡抚解经传、郭之琮、总兵祖大寿等10路大军带兵进击。由于金兵来势凶猛并避开袁崇焕的防务重点,长躯直入,有多座城池失守。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朝廷才接到战报,崇祯皇帝不由得恼羞成怒。
  在崇祯皇帝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兵部侍郎周延儒、检讨项煜乘机诬陷王洽治军无方。周延儒说:兵部的责任是 “备御疏忽,调度乖张”。项煜趁机说: “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宵遁”。意思是说,当年蒙古俺达兵临北京城下,嘉靖皇帝下令将兵部尚书丁汝夔斩首…… “即日斩于市,枭其首,妻流三千里,子戍铁岭”,于是官兵震动,敌军撤退。暗示这次皇太极兵临城下,首要的是将兵部尚书王洽斩首,以振奋将士守城御敌的决心。昏庸透顶的崇祯皇帝点头称是。因此,王洽被打入死牢,第二年四月病死狱中。
  王洽的牢狱之灾,表面上看是袁崇焕连带造成的。已巳之变,由于袁崇焕的错误,导致后金军队绕道蓟门一带,从而长驱直入关内。而明朝方面,一直到后金兵临距北京仅300里的遵化城下,才知道消息,作出反应。处在抗金第一线的袁崇焕耳目不灵,情报全无到这个地步,自然难辞其咎。
  其实,作为袁崇焕最直接上司的兵部尚书王洽负有相应的责任。 《明史》中说他 “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遵化陷,再日始得报。帝怒其侦探不明”。《崇祯实录》也记载: “兵部尚书王洽下狱。洽不习边事,闻警仓皇,无以应;遵化陷,再日始得报。上怒其侦探不明,故罪之”。就这样,王洽以渎职罪名首先就被抓了起来。
  其实,明末官场乱象横生,王洽即使再有能力也是捂不过天来的,况且为疑心重重的崇祯皇帝担任兵部尚书还没有1年的时间,怎么会有能力扭转战局呢?王洽的牢狱之灾,实际是明朝后期东林党人与魏党斗争的继续,也是明王朝灭亡悲剧的开始。
  周延儒原是魏忠贤阉党余孽,借明与后金战事之际,攻击和报复东林党人。王洽与袁崇焕先后入狱,就是周延儒的精心策划与实施的。崇祯皇帝所独有的复杂性格,即机智和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兼而有之, “日涉于猜疑而不自知”,是王洽冤案形成的主要原因。王洽的冤狱、袁崇焕的冤杀,都是崇祯皇帝自毁长城的昏庸之举,无疑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速度。

传播邢侗书法的功臣

  王洽对邢侗书法艺术的传播做出过突出贡献。
  王洽与明代著名书法邢侗有双重姻亲关系,本来他的奶奶就是邢侗姑姑的女儿,可王洽的妹妹又嫁给邢侗的侄子为妻,成为俗称的亲上加亲。王洽与王浩弟兄2人,又都是邢侗的门生,所以作为高官的王洽自觉将传播邢侗的书法艺术作为自己的责任。
  邢侗于万历四十年 (1612)病逝后,遗留下大量的手稿信札。王洽为了恩师的书法艺术能够得到发扬光大,广泛搜集了邢侗晚年书札墨迹,辑为瑞露馆 《来禽馆真迹》,花重金聘请吴地名刻孟元和临摹能人徐元化上石,前后3易其刻,耗费6年多的时间才得以完成。瑞露馆 《来禽馆真迹》共7卷48石,以天、地、元、黄、宇、宙、洪分签标题,其中名人跋语 1卷,千字文1卷,另5卷为邢侗晚年手迹。每卷的卷首都刻有王洽题名的 “来禽馆真迹”和 “瑞露馆”、 “王氏家藏”两方印章,另有一卷刻有 “来禽馆真迹续刻” 7个字和王洽的两方印章。
  瑞露馆 《来禽馆真迹》具有很高的书法研究价值,是考证邢侗生平思想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其内容大多是邢侗写给朋友的书信,多数是在万历三十年 (1602)以后写的。作品笔势流动,俊拔刚断,纵横排荡,基本代表了邢侗特有的书法风格,受到了时人董其昌、李维桢、黄克赞等人的大力推崇。与邢侗齐名的著名书法家董其昌跋: “蔡忠蕙公书画锦记,每字书数字,择其合作者存之,名为百衲碑。邢太仆千文亦然,乃荟萃而成,即入石,谁知为碎金者”,“刻法精绝,盖其竭尽心力而为之,成翰墨林中一段奇事也”。明末东莱太守刘重庆跋: “子愿先生文追汉魏,一字不轻下,书追钟王,一波不苟作”。
  王洽刻瑞露馆 《来禽馆真迹》时,曾得到邢侗儿子邢王称和邢侗女婿乐陵人史高先的协助。王洽家境败落以后,其后人将瑞露馆 《来禽馆真迹》石刻当入临邑东关的当铺中,史高先到临邑探亲发现后,出资赎出带回乐陵。此碑刻现存于乐陵市文化馆。
  王洽本人还著有 《瑞露馆文集》 、《吾鼎斋尺牍》和 《奏疏》多卷流传于世。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明福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晚明兵部尚书王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