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春, 17岁的女儿经过考试进入禹城棉纺厂工作。工作是倒班制,下班以后就骑自行车回远在20里地外梁庄中学的家。我跟老伴一直提醒女儿: “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下班以后没事就按时回家,晚回来或不回家时要事先说一下,免得我们挂心。”
有时女儿回家晚了,我就骑自行车去接,尤其下了白班,时间稍一耽搁天就黑了,我们老两口特别不放心。有一次,女儿下了夜班到县政府东边那条街上买东西 (现禹城市人民路),骑车到县委家属院附近时,恰有一位老太太领着孩子往东走,孩子不小心碰到女儿自行车摔倒哭了,老太太不让女儿走,无论怎么争辩也无济于事,非说是女儿的自行车撞了她的孩子,女儿没有带多少钱,最后在别人的调解下把手表留下做抵押才放行。一般女儿早晨下夜班, 10点就能到家。然而,那一天到我中午下班女儿还没回来,我们老两口就开始胡猜乱想,老伴说: “快去接接孩子吧!”我蹬上自行车就走了,一直到十几里地外的北石桥,才看见一脸泪水的女儿。我们一边走她一边讲着回来晚的原因,最后说: “如果你能调到县城来多好啊!”回到家,老伴知道情况以后,叹息着说: “明天买好礼物看看人家去吧!”恰巧第二天女儿休班,她们娘儿俩带着礼品去看人家。到了县委家属院,看见那个小孩活蹦乱跳的什么毛病也没有就放了心。双方说了些客气话,留下礼品,拿着手表就回家来了。
从那以后,老伴总是说: “咱能不能调到县城去?” “啥时候才能不让俺整天提心吊胆啊?”……没有办法,我只得往县教育局跑一趟。了解到中学不缺人,只有县棉纺小学缺体育教师。我回到家对老伴说: “去了去不了还很难说,去也只能去小学。”老伴却说: “什么中学小学的,只要能和女儿在一起就行!”我又说: “根据评职称文件的精神,到小学很可能吃亏,因为中学高级教师是省批准,小学高级教师是地区批准,以后的收入,可能小学比中学少。” “挣钱多少的有什么关系,咱就是三口人,你爷儿俩的工资再少也够咱一家人用,总比成天揪心强。再说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花销也省,孩子也不用来回跑了。”我只得服从多数,为调动写申请、跑教育局。
恰逢棉纺厂教育科马科长去教育局要人,他了解我的情况,答应向教育局提名调我,并主动提出给我两间平房一个院居住,老伴知道后高兴得不得了。谁知几天后梁庄中学的孙校长找到我,第一句话就说: “你小子不言不语就想走?没那么容易,不给我找好接班人别想走!”我与孙校长是20多年的老熟人,就跟他说明了情况,他听完后说: “今年你是走不了,我已经给教育局说定了,要走也要给我找好顶替你的合适人选,明年再走。”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我们只得再等一年。
1986年,办理调动比较顺利,棉纺小学仍然缺人,谁知阴差阳错地把我安排在实验小学,这是没有料到的事。同事们说实验小学是县直单位,是个好地方。然而无论实验小学怎么好,也没有让我高兴起来,因为实验小学没有教工宿舍,更没有家属住房,我们只能自己花钱租房住。亏得县城工作的侄子帮忙,我们租了两间比较便宜的老北屋,利用暑假搬了进去。条件虽然不好,一家人总算搬进了县城,女儿再也不用几十里的跑了,老伴也遂了愿。
这张照片就是搬进县城以后,她母女二人在居住地拍的合影。虽然房子破旧,面积很小,但也算在县城安了家。看照片中女儿笑得多么开心啊!
□贺书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