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德州水生态的美丽转身
——我市推进生态美市战略系列报道(一)

过去污染严重的岔河,摇身一变成为水清景美的锦绣川风景区。



  40毫克/升。这是取自流经我市的5条主要河流COD的平均值。
  40毫克/升是什么概念? “当COD低于100毫克/升,就可以养鱼了。”市环保局流域科副科长傅春玉告诉记者。
  这也意味着穿德州而过的5条主要河流——德惠新河、马颊河、南运河、漳卫新河、徒骇河,在流过了我市数量可观的农田、工厂和厨房之后,几乎未增添污染。
  这在几年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2004年,参与中华环保世纪行的 《中国水利报》记者李巍,在包括德州在内的海河流域走了一圈之后,到处墨黄色、棕灰色甚至深黑色的污水曾令他触目惊心, “几乎见不到可以称得上 ‘片’的清水”。他以 “沉重的伤痕”为题,极其哀婉地报道了他的沿途所见。
  “再过多久才能再看到河中养鱼?再过多久才能不因污水而庄稼绝收?再过多久河里才能够重现清流?” 8年前,李巍没有找到答案。离开时,他断言要让这里的河流变清,将是一条极为艰难的荆棘之路。
  我市弥合 “伤痕”之路,正式起步于2005年。这一时期,我市的生态建设思路走向清晰。从最初的 “发展生态经济”到 “生态立市”再到今年2月份创造性提出“生态美市”战略,全市生态建设大格局初步形成。我市的水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2011年,全市5条主要河流水质年平均值为COD40毫克/升,氨氮1.71毫克/升。 2010年,我市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取得了海河流域7省市和全国九大流域33个考核代表城市 “双第一”的好成绩。

告别 “黑财源”

  为了将COD从每升6000毫克降至100毫克以下,华北纸业用了近14年改进生产工艺,投资了1亿多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这在华北纸业副总经理赵德智看来,仍然很划算。这是为什么?赵德智道出了其中缘由:自从关闭了污染严重的草浆生产线,企业转而通过进口纸浆生产高档纸,既为企业赢得了生存的机会,也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企业年销售额已达5亿多元。
  这是关闭“黑财源”之后的“经济账”。效果更为明显的 “生态账”,则最终在源头遏制了水污染的加剧。
  原因显而易见:过去,造纸业一直是工业污染的第一大户,落后的草浆生产线排污量惊人,从造纸厂排出的污水COD高达6000毫克/升,河水一沾上它,就成了“酱油”了。可以说,一个企业能污染一条河流。平原县就曾因此吃了不少苦头。造纸业作为平原县两大传统产业之一,给平原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也带来了数不清的臭水沟。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流经平原县的德惠新河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从河边经过都得捂着鼻子;用河水浇灌麦田,小麦几乎绝产。污染就出自造纸等传统产业,尤其是一些游离于管理之外的“低、小、散”企业。为了从“黑口”里“夺”回碧水,平原县先后关停了照东方纸业6万吨和正大纸业3万吨草浆,取缔了24家“低、小、散”企业,境内两条主要水体德惠新河、马减竖河水质逐步改善,恢复到了鱼类生长的要求。放眼全市,“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取缔淘汰“低、小、散”企业164家;一次性关闭了华北纸业、泰华浆纸、华东纸业、昌源纸业4家企业的草浆造纸生产线。与此同时,投资18.5亿元对69家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技术改造,对118家企业实行了清洁生产审核,全市工业企业COD和氨氮浓度分别控制在100毫克/升和15毫克/升以下。
  让赵德智感到庆幸的是,华北纸业在淘汰了草浆造纸生产线之后,通过转型升级最终跳出了“黑名单”。

造一颗 “绿肾”

  这里是齐河县人工湿地公园。每当春回大地,莺飞草长,柳绿桃红,一派盎然生机。令游客无不感到惊奇的是,这里清澈见底的潺潺水流,竟然都是由造纸厂的污水处理之后形成的。在这里,每天有近4000立方米的污水,在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变成掬可洗手的清流。
  这是如何实现的?齐河县人工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道出了其中奥妙。原来,这里大片随风摇动的芦苇、茭白就是一处人工造就的湿地。生活、工业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初步处理之后,最终汇入人工湿地,如同 “绿肾”般的人工湿地会对富氧成分及重金属等物质进行多重吸收,并最终形成清澈的景观用水,满足景区的需求。
  这是一条颇具德州特色的治污路径。目前,我市已经先后投资建设了8座潜流与表流相结合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处理达标的水再经人工湿地进行入河前治理;与此同时,我市充分利用低洼地、河滩地、湖滨带建设人工湿地公园17个,新增水面6180亩,1.8亿多立方米河流水体得到了休养生息,形成了“点源—污水处理厂—湿地—河流”为主体的“递进式”治污模式,使入河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眼下,夏津、禹城、乐陵等地都已经实现将人工湿地净化后的水引入城区景观,涵养城区水源。
  据介绍,今年年底,我市各县(市、区)都将建成一处人工湿地,最大程度地发挥湿地工程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抹”绿产业

  对于我市来说,仅仅停留在就水污染治理而论水污染治理的层面还远远不够。很多时候,既要还清历史旧账又不能形成新的污染。从优美生态到良好经济的跨越,关键在于产业生态化,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事实上,我市在这一点上表现不俗。市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23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36.9%,同比增长25.6%,增幅高于工业6.3个百分点。此外,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连续几年产值都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
  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既把污染源堵在门外,也把污染源逐出门外。无疑,这种发展思路将扮演了“过滤器”角色,把一切能够造成水污染的项目全部过滤掉。
  对此,观察人士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天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未来的生态建设将产生极大的促进意义。因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将极大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让德州经济添一抹绿色,也更具可持续性。”
□本报记者 任立松 见习记者 张明昭 李智群 本报通讯员 本芳 赵晶 志勇 书洋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水生态的美丽转身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德周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