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一位市民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手续。任立松摄
精简审批流程,标本兼治乱收费,大幅缩减行政权力……围绕着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限最短的政府,德州投资与创业环境在加速净化——
9月11日清晨,脚步匆匆的人流正出入于德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这座全省建筑面积最大的政务中心,在以每分钟完成9个审批事项的速度运转。以每天8小时工作制计算,这里一天有近4000件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办理完结,一个月有十几万件的审批事项在键盘的敲击声中敲定。
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将这里形容成一个分工清晰、组织严密、环环相扣的“生产流水线”,在这里,政府俨然成为行政事务的加工厂,行事高效,运转有序。
去年的11月份,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搬至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东路1666号。这里离行政中心仅一条马路之隔,最近的邻居是市发改委。
政务服务中心已经把大至百亿级项目审批小到一张公交卡的充值都集纳到这里。
眼下,政务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德州创建最高效政府的一个标志,围绕着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限最短的政府,德州的投资与创业环境也在加速净化。
消失的27个印章
过去的20余天时间里,德州市皇龙加油站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李红菊,就曾为皇龙加油站的建设审批奔走于这匆匆的人流之中。
虽然只是一个投资1500万元的普通项目,但是所需审批的事项之繁杂,曾让她挠头不已。这个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涵盖了项目立项、环保审核、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14个部门多达40余项审批。按往常,完全办理完40余项审批,最少也要半年。
但这次令她感到惊喜的是,仅用了不到25天的时间,她便在政务服务中心办完了整套手续。原来需要加盖的46个红印章,这次只需盖19个,27个印章在手续的层层简化中“消失”。
带来这种变化的是一份市政府印发的红头文件——《市区建设项目集中审批实施办法》。 《办法》对审批流程从源头上进行了优化梳理。
过去,当项目负责人拿到土地证之后,接下来还要依次到环保部门办理环评、到发改部门立项、到规划局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到市国土局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全部办理完结才能拿到施工许可。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倘若一个部门提出整改意见,以后的所有流程都要被延迟。 “现在,我们将串联的审批流程改成了并联的审批流程,部门审批同步进行,互不拖延,大大节省了时间。”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具体来讲,政务服务中心成为发改、环保、规划、国土等部门的总“收发室”。企业只需同时将项目材料提供给各个部门,各部门在无需考虑前置条件的情况之下,便可在单独在各自领域审核。审核意见最终汇总到中心,如果全部达标,中心将统一发放各类许可证书。如果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其他审批环节也不会受到影响。
而在接下来的施工许可审查阶段,这种被梳理后的效率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市政务服务中心将组织住建、规划、房管、消防、人防、公用事业、城管执法、气象、地震、经信等有关部门召开联审会议,“大家坐到一起,把各部门的规范和要求会同起来,一次性告诉企业,就减少了他们来回办理的时间,效率自然就上来了。 ”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经过优化梳理,各部门的审批效率得到加倍提升。今年上半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帮助800多家企业完成设立手续,共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60.8万件,办件总量是去年全年总和的5倍之多。
遏止乱收费的冲动
与审批环节一起进行“瘦身”运动的是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7月份伊始,市物价局发布2012年71号文件,我市104个收费文件被一次性废止。这也是市物价局对自1979年至2010年印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文件进行全面清理的成果。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清理,可谓“政府的自身革命”,更是让企业如沐春风。
除了清理行动,“一费制”改革、涉企检查备案制度、涉企收费执收证制度以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变化则进一步从体制与机制上斩断了“靠人收费、靠费养人”恶性循环。
目前,“一费制”改革在德州各县已全面推行。 “从各个执法部门分别去单位收费,改为企业定时、定点、定额一次性缴纳。这既减少了企业的麻烦,又减轻了企业负担,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 ”市纪检委效能办相关负责人说。
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和涉企收费执收证制度则分别对乱检查和乱收费进行了界定:对所有涉企检查实行严格的检查备案制度,除事关安全的重大紧急情况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直接到企业开展检查活动;确需检查的,应事先向市监察局备案,未经备案的一律视为乱检查;财政、监察、物价部门出台了《“涉企收费执收证”管理办法》,将涉企收费项目单列管理,编制了涉企收费目录向社会公示,执收单位必须持证收费,并在《涉企收费登记簿》上登记,否则视为乱收费。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将彻底改写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历史。 “乱收费屡禁不止,根源就出在利益驱动上。 ”该负责人认为,有些部门之所以收费积极,就是因为多收可以多用、多收可以多花。财政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单位支出由财政局根据部门综合预算统一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这将从根本上切断部门乱收费的动力”。
权力的收放之间
王登成是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局窗口的负责人,去年11月份,他带领10余名工作人员进驻中心。与这10余人一同而来的还有代表工商局的行政许可专用章。在这里,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办理相关的审批事项。部门在此“放权”,让企业登记注册的时限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缩短为“即来即办”,企业登记注册审批程序实现质的飞跃。
“放权”的另一端,“收权”行动则大大优化部门权力运行流程,进一步压缩了审批时限。去年4月份,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全面清理曾引起各方瞩目,此项清理涉及市直部门和中央、省驻德单位60个,行政执法主体68个。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事项进行了严格的审核。
审核之后,许可和非许可审批事项缩减为197项,减幅高达60%。其中,对没有明确规定由市级部门作为实施主体的事项,作为县级管理事项,予以下放;对同一部门管理内容相近、相似的审批事项,一律予以合并;对同一审批事项,由多部门、多环节审批的,按照一个部门主办、其他部门配合的原则,予以调整;对有关财产权利和与身份相关的法律关系、法律事实予以确认的管理事项,不再作为行政审批事项,改为行政确认。
经过“收权”,效果立竿见影。德州一跃成为全省17个地市中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平均承诺时限最短的地级市,审批时间在原来承诺时限的基础上平均压缩30%以上。
□本报记者 任立松 刘平 本报通讯员 浩然 宗君 为彪 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