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农村来了新老师
作者:张晓航本报

新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李幼婷 摄



  今年我市新聘教师1715人,这批年龄小、学历高的新聘教师绝大多数被补充到了农村义务教育一线,这对我市农村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个极大利好——
  2012年9月3日,周一,这是我市中小学新学期正式开课的日子,我市1715名新聘教师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高学历的新老师

  这天上午8时,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抬头寺中学的上课铃准时响起,语文老师时立香走进七年级六班,开始教她人生中的第一课。时立香今年25岁,是今年刚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她参加了我市的教师招聘考试,经过层层选拔,她成为我市的一名教师,和绝大多数新聘教师一样,她被补充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第一线,抬头寺中学成为她教师生涯的第一站。
  与此同时,在抬头寺中学的另一间教室,蔺迎迎也走上了讲台,22岁的她成为了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乍一来到抬头寺中学,时立香便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因为她具有研究生学历.然而,她并不“孤单”,据介绍,仅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00名新聘教师中,便有5名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他95名全具有本科学历。蔺迎迎刚来学校报到时,也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因为,她是抬头寺中学第一位“90后”教师,不过,她也不会显得“另类”,因为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00名新聘教师中,“85后”就有91名。
  就在时立香和蔺迎迎开始了 “第一堂课”时,在50公里外的平原县王庙镇苏集小学,6名新聘老师也正式上岗,据校长李焕军介绍,这6名新聘教师都在24岁左右,其中1名具有本科学历,另外五名具有大专学历。
  据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共招聘教师1715人,这批新聘教师具有年龄小、学历高的特点,而且他们绝大多数被补充到了农村义务教育第一线。

新老师带来新气象

  在时立香老师的第一堂课上,抬头寺中学七年级六班的学生张涵和刘东洋“争执”起来,他们争的是语文课代表的职位,两人纷纷向时立香介绍着自己的优势,争得不可开交。正在听这堂课的校长李德新看到这一幕后会心一笑:“这些新聘老师年轻,所以跟孩子们聊得来;他们学历高、知识丰富,学生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两名学生争当她的课代表便说明了老师受学生欢迎的程度。 ”李德新告诉记者,2007年,他来到抬头寺中学做校长,那时候,学校并不是这个样子,“从老师到学生,一片死气沉沉”,但随着近几年尤其是近三年新教师源源不断地增加,抬头寺中学开始重新散发出活力。“我真的是欢迎这些新老师,感谢这些新老师。 ”李德新说。
  李焕军与李德新有着相似的感受,据他介绍,苏集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从2007年的47岁降低到目前的39岁,大专以上教师比例从2007年的56%提高到目前的73%,课程从2007年的不齐全到目前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12门全开,苏集小学这几年教师队伍明显提升、教学水平大幅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这些新教师,从2007年到现在,学校共分配来20名新教师,每年夏天,我都会因他们的到来而兴奋。 ”

让新老师在农村扎根

  农村中小学欢迎新教师,政府也将政策向农村中小学倾斜。据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尤其是近三年,市教育局一直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公开招聘制度,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这三年,我市一共招聘教师5000多名,有一半以上分配到了农村中小学。 ”该负责人说。
  年龄小、学历高的优秀教师来到农村中小学,对于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而如何让他们真正扎根基层则是另外一个命题。
  为了让这些优秀教师留下来,多方都在努力。 “近些年我们一直把资金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如为农村中小学改善教学和办公条件,加强农村和城镇教师之间的交流,不断为农村教师创造培训机会。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农村学校也在为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时立香来到抬头寺中学后便住进了新装修的教工宿舍,崭新的炊具让她感觉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她惊喜地发现了微波炉和豆浆机,这是学校为解决他们的早餐问题特意准备的。蔺迎迎这几天也特别兴奋,因为她年龄最小,学校特意将她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才其英老师分在了一组,“我在报纸上看到过关于才其英老师的报道,如今跟她分在同一组,我有太多东西需要向她学习!”蔺迎迎说。
  “只要我们为这些农村教师创造与城镇教师无异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发展空间,他们是愿意扎根基层,服务于农村教育的。”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这对我们市教育发展的大局是个极大利好。 ”
□本报记者 张晓航 本报通讯员 亚南 庆川 立强 俊莉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农村来了新老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