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改进,以及网络交流的兴起,传统的上门家访逐渐被 “电子家访”所取代,成为老师和家长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专家表示,家访的最终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而不必限于某种特定的形式。
飞信、短信、电话、QQ群……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这是现在老师和家长联系的普遍方式。一些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子家访”让家长与学校及老师之间的联系更便捷了。
传统家访逐渐式微
“尊敬的家长,您好,我是您孩子的班主任杜菲。最近您的孩子听课注意力不太集中,学习成绩有所下滑,请你及时注意引导。 ”每个学期,孙小梅的手机里都会收到几条类似的信息。信息的发送者就是孙小梅儿子的班主任杜菲老师。
孙小梅告诉记者,儿子现在上初中三年级,在她印象里,小学的时候,儿子的班主任曾到家里进行过几次家访,但最近这两年,老师家访的次数越来越少,都是通过给家长发短信、打电话的方式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杜菲是德州四中初三一班的班主任,备课、批作业、注意班上每个学生的动态……是她日常的工作状态,“现在的教学任务太重了,这些事情有时都忙得焦头烂额,更不用说上门家访了。 ”杜菲坦言,“作为一名老师,我也希望能够和学生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以期能够更全面了解学生,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杜菲有些无奈,“但很多时候和家长协调时间,都不成功。 ”杜菲说,她曾经和一名学生家长预约了几次家访,但家长都以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为由婉拒了杜菲,“最终只能打电话告知家长,但总觉得在电话里说不明白。 ”
德州九中的张秀莲老师则表示,现在的教育体制也让很多家长对教育产生了偏离。很多家长觉得只有孩子闯祸,老师才会找上门。“现在家长的警惕性都非常高,一旦老师说要去家访,家长们坐立难安,总以为孩子犯了什么特别大的错误。这就让原本平常的沟通,变成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面不自然。 ”除此之外,一旦约定家访,有些家长则过于热情,挽留老师吃饭甚至还要送礼,结果弄得彼此都很尴尬。 “还有少数家长隐私观念较重,对老师家访存有偏见,也是造成上门家访尴尬的原因之一。 ”
“本来我们也有家访的意愿,但是有些家长嫌麻烦,他们觉得家访一来二去很耗时间,不如直接在电话里谈比较方便。我们为此和家长建了飞信群和QQ群,班主任将学校的活动在群里通知,孩子上学、放学及考试的时间都会通过短信的形式告知家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师不能家访的缺憾。 ”德开小学的张老师说道。
据了解,我市各所中小学校中,老师坚持对每个孩子上门家访的已经很少,学校与教育部门也没有作出硬性的规定与要求。大部分老师现在都采取“短信家访”或者QQ交流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而真正上门家访的老师少之又少。
特殊学生更适合传统家访
郝丽萍是德州德开小学六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她现在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主要是通过飞信和电话,“有什么信息可以群发,非常方便。 ”郝丽萍说,“对特殊的学生我会打电话和家长取得联系。 ”郝丽萍告诉记者,虽然这种电子方式比较快捷、方便,但她仍然觉得去学生家里家访或者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会有更大的作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们班里转来一个四川学生琳琳。 ”郝丽萍说,“这个孩子给人的印象就是胆小、孤僻。同龄的孩子都是爱说爱闹,但是他几乎不和其他同学说话,即使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他也一句话都不说。 ”看到琳琳的特殊情况,郝丽萍决定去一次家里做一次家访。
破旧、脏乱,郝丽萍仍然记得初到琳琳家时的印象,当她进门时,琳琳正忙着给父母做晚饭。琳琳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原本很开朗活泼,但地震给他的心理阴影太大,才造成了他现在不易近人、孤僻的性格。“我那天亲眼看到了琳琳的乖巧懂事和对父母的孝顺,和他在学校里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 ”郝丽萍说,“我这才真正了解到琳琳之所以这种性格的原因。 ”
经过这次家访,郝丽萍不但从学习上主动关心他,在生活上对他关怀备至,还从精神上鼓励他、从心理上辅导他,带领其他学生和琳琳接触,使他得到曾经失去的温暖。在郝丽萍的关心下,琳琳变得开朗起来。 “今年琳琳已经上初一了,前几天还给我打电话说和新同学的关系相处的很好。 ”郝丽萍高兴地说道。
90%的家长接受多种形式的家访
在某企业工作的刘女士有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平时工作太忙了,只有开家长会的时候才抽时间跟老师见上一面。 ”说起家访,刘女士表示,很欢迎老师来家里进行家访,但是如果双方都没有时间,通过电话、QQ聊天等形式进行家访也是不错的选择。刘女士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仅是家长们,老师的工作也很忙,所以与老师见面交流的机会很少。平时她与老师都是通过电话、QQ等方式进行交流。“现在网络交流很方面,除了聊一些孩子的情况,没事时还可以和老师聊一些家长里短,感觉虽然跟老师见面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是也并不感到陌生。 ”
市民田莉也表示,每天去学校接孩子的时候,有机会和老师聊上几句,孩子的动态大致就能了解了。“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会留下他的电话、邮箱、QQ号等联系方式,当孩子遇到什么问题,老师就会给我打电话,现代的通讯方式能够节省很多时间。 ”田莉说,如果老师有时间的话,当面交流最好不过,但是,电话等方式也能处理好的事情,就没必要让老师再跑一趟,“只要能达到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就行了。 ”
在记者的调查中,有90%的家长表示接受多种形式的家访,“能与老师面对面的交谈固然很好,但是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打电话、飞信、QQ聊天等形式,也可以让家长和老师及时地保持沟通与联系。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益,我们很欢迎老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家访。 ”市民刘长庆如是说。
专家建议:家访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利孩子成长最重要
“家访能够眼见为实,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生活,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德州学院教育系系主任王萍认为,传统家访是一个老师、学生与家长共同进行交流与认知的平台,具有不可替代性。 “学校应该定期安排老师进行必要的家访,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学生。 ”业内人士表示,方便快捷的“电子家访”只是让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增加了一种联络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家访。
但王萍同时表示,在通讯如此便捷的今天,学校有成熟的 “家校通”平台,每个班都建有QQ群、飞信,传统的家访固然不能丢失,但“电子家访”也能够更快捷便利。王萍认为,家访的最终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而不应局限于某种特定的形式。 “哪种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就采取哪种形式。 ”王萍说。
□本报记者 曹清 本报通讯员 任立春 赵庆川 高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