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守礼画像
他为官勤政清廉,忠君恤民,敢于同危害朝政的藩王、奸相等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在朋党交替执政的特殊时期,他抗强权明是非,以致3次愤愤离开朝堂;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他几次冒犯龙颜、说服权臣,挽救了无数官吏和重臣后代的生命。他就是被万历皇帝称作“柱国名臣”的明代大臣——葛守礼。
公正严明,得到皇帝称赞
葛守礼(1502—1578),字与立,临邑县德平镇人,嘉靖八年(1529)考中进士,被授河南彰德府推官,掌管刑狱与负责官吏考核。
当时,彰德府监狱内关押着一名巨盗,他在狱中诬称是受某个大户人家指使,受到株连的有100多人。葛守礼经过仔细勘问审讯后,证明这个大户人家的清白,将受到诬陷的人们全部无罪释放。此外,在赵王府的辅国将军朱祜椋犯法一案中,虽然犯罪事实明确,但以前审判此案的官员因为怕得罪赵王,故将案子久拖不决。不得已,朝廷御史推荐葛守礼来审理此案。葛守礼通过调查审问,查明朱祜椋的犯罪事实,当即依律判罪,赵王朱厚煜也因为庇护和纵容家奴受到警告。冬至节到,按照惯例地方官员要到藩王府中朝贺。骄横的赵王借着酒劲,要求百官穿朝服来拜他。但葛守礼义正词严地指出穿朝服拜王不合规制,赵王应避僭越之嫌。
就是这几件事,让葛守礼在河南树立起坚持原则、秉公执法、胆识过人的高大形象。他因政绩突出,迁兵部主事,守山海关。后为父亲守制3年,服阕补礼部,先后担任祠祭司、仪制司郎中。
在担任礼部仪制司郎中时,葛守礼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拒绝贿赂,在两件事的处理上,使他真正进入皇帝的视野。
一件为驳回宁王府宗人要求承封申请。宁王府宗人因朱宸濠谋反,曾被羁押在监狱中,出狱后马上要求承袭宁王番号。时任礼部尚书的严嵩,便上报给原任礼部尚书现为内阁首辅的夏言。夏言表示同意,但考虑到事情重大,便私下报告给嘉靖皇帝。正当嘉靖皇帝为此犹豫不决的时候,新上任的礼部仪制司主事葛守礼坚持认为不可,因为律例中有反臣之后不能世袭前辈荣誉的规定,使得宁王之后因为先辈谋反而永远远离荣华富贵。
另一件事是3个藩王近支要求承袭已故藩王的番号。交城王、怀仁王、襄垣王因绝嗣,藩王番号应自然撤销,但他们的近支为了享受上藩王特权,不惜通过重金贿赂达到承袭已故藩王番号的目的。面对三王近支讨要继封,葛守礼表示坚决不同意。可就在他休病假的时候,三王近支通过向礼部官员行贿的手段,使继封申请得以批准。葛守礼知道后,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追查此事时,竟缴获了犯罪嫌疑人的行贿记录,上面唯独没有葛守礼的名字。《明史》记载:“帝由是知(葛)守礼廉”。由此,葛守礼的官运更加畅通。
葛守礼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迁河南提学副使,二十四年(1545)再迁山西按察使,二十七年(1548)晋陕西布政使,二十九年(1550)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嘉靖三十年(1551)入为户部侍郎,督饷宣化、大同。嘉靖三十一年(1552)改吏部,临时主持吏部工作达3年之久。嘉靖四十五年(1566)自吏部左侍郎迁南京吏部尚书。
不畏强权,他曾三次离开朝堂
葛守礼进入最高决策层后,由于自己坚持原则,从不阿谀奉承,遇到不合理的事情往往是据理力争,所以与权臣严嵩、徐阶、张居正均发生过政见分歧,在无法抗争的情况下,他曾被迫3次离开朝堂。
葛守礼第一次离开朝堂,是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担任南京礼部尚书,因年终考核不合格被逼离开。这次考核不称职,完全是奸相严嵩一手导演的。葛守礼与严嵩的分歧由来已久,因为反贼宁王后代请封时,葛守礼明知严嵩已经答应,仍坚持自己的意见予以驳回。后来在临时主持吏部工作的几年中,葛守礼也不听命于严嵩的摆布,所以成为严嵩的心头之患。严嵩将自己的亲信李本提拔为吏部尚书,将一直主持吏部工作的葛守礼赶到南京,任南京吏部尚书。即使南京吏部尚书只是一个虚名而已。但严嵩还不肯罢休,必欲置葛守礼死地而后快。他指示李本,利用年终考评的机会,动用亲信造谣滋事,将葛守礼的考核成绩定为下等,勒令其提前退休。 52岁的葛守礼并没有争辩,只是卷起铺盖愤愤地回归故里。后来,嘉靖皇帝曾问起怎么长时间听不到葛守礼的动静,大臣们多以葛守礼年老病退相告,嘉靖皇帝竟叹息良久。
葛守礼第二次离开朝堂,是在隆庆元年(1567)。严嵩倒台后,徐阶顺利登上首辅之位,并推荐高拱担任次辅。但高拱不顾及徐阶推荐他的情面,经常是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弄得首辅徐阶下不了台。怀恨在心的徐阶,便以其入阁时间长、资格老、门生多的优势,动员吏部尚书杨博率领六部大臣上疏弹奏高拱,前后竟有28名大臣响应。作为次辅的高拱,一看黑云压城的局势,被迫辞官归里。葛守礼是隆庆元年(1567)因高拱的荐举起为户部尚书的,他本来就十分厌倦官场这种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不愿意随波逐流。当他看到为人一向正派的高拱被挤压的辞官归里时,就再一次上疏辞官,返回德平故里。
葛守礼第三次离开朝堂,是万历三年(1575)的事情,源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和首辅张居正的分歧。隆庆三年(1569),穆宗又重新起用了高拱为首辅。隆庆四年(1570),葛守礼又被起用为刑部尚书。万历皇帝即位后,作为首辅的高拱察觉到李太后与司礼太监冯保勾结在一起,大有乱政的可能。他以皇帝年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之事,与次辅张居正商量对策。心怀叵测的张居正,居然在李太后和冯保面前指责高拱专恣,致使高拱被罢官免职。张居正担任首辅后,将本该担任吏部尚书的葛守礼,提升为都察院左都御使。后来,张居正为了限制有威望的老臣继续留在朝中,又制定出大臣退休的年龄界限,矛头直接指向葛守礼。万历三年(1575),葛守礼再次以年老乞休归里。
挽救无辜性命,鞠躬尽瘁
葛守礼的人品高尚,不仅表现在坚持原则,抗强权、斗恶人等方面,在对待个人应得利益时,更是能够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
嘉靖十三年(1534)左右,葛守礼为父守制服阕后,吏部官员打算将其留在吏部做主事。但葛守礼却坚辞不就,要求到油水较少的礼部工作。后在严嵩当政时期,葛守礼曾临时主持吏部工作多年,本应提任吏部尚书。但由于严嵩的反对,最后担任并无实权的南京吏部尚书。
张居正担任首辅的万历初年,吏部尚书杨博告老还乡,朝廷六部大臣公开推荐葛守礼为吏部尚书第一人选。但是,首辅张居正惧怕葛守礼的威信,将上报的奏疏扣压起来,另外又向神宗推荐了南京的吏部尚书张瀚。消息传出,六部大臣们惊诧不己,都知道是张居正从中做了手脚。
而万历皇帝之所以称葛守礼为“柱国名臣”,还源于他多次在人头即将落地的时候,能够奋不顾身地出手相救。
隆庆四年(1570)二月,穆宗皇帝再一次起用葛守礼为刑部尚书。葛守礼上任不久,穆宗皇帝下诏让户部给内宫购买一批猫眼、祖母绿之类的奇珍异宝和2.5万斤丝棉。礼科给事中李己上疏抗争道:“三月非用丝之时,不宜重扰商户”。隆庆皇帝大怒,下诏将李己逮捕入狱。葛守礼认为朝廷不应该给李己定罪,上书抗争是言官的职责,于是就将此案暂时搁置。后来,刑科再三催办此案,葛守礼上疏奏道:“朝审时,重囚情迹可疑者,还未来的及裁罪,李己及内犯张恩等10人罪未确定,不列朝审中,万一病死牢狱中,将累及太后慈仁”。穆宗省悟,下诏释放了李己。后来,李己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
隆庆四年(1570)11月,葛守礼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再次出任首辅的高拱,为排除异己,铲除政敌,首先将矛头对准已经退休在家的前任首辅徐阶。正巧,徐阶的3个儿子以前依仗老子的权力胡作非为,抢夺民田,很多老百姓联名上告。于是高拱下令将徐阶的3个儿子一齐逮捕入狱,想治以死罪,吓得徐阶整日老泪纵横。葛守礼从大局出发,对高拱正言相劝。高拱敬畏葛守礼的刚正和宽大胸怀,最后免去徐阶3个儿子的死罪,将他们判军了事。
在张居正借助冯保和李太后的势力当上首辅后,朝廷上发生了王大臣逆谋案,冯保与张居正想借此致高拱于死地,并株连高拱九族。万历元年(1573)正月二十日晨,故宫守卫在大雾笼罩的乾清门拿下了一名身藏利刃的刺客。于是指使他的东厂亲信,要求这名刺客写出是受高拱指示来行刺万历皇帝的供词。张居正得知后,也请三法司会审,准备对高拱下手。葛守礼敏感地意识到这是致高拱于死地的阴谋,他不仅动员正义之士设法监督审理,而且联合吏部尚书杨博等朝廷重臣直接找张居正据理力争。张居正面对葛守礼等人的力争,不得不让冯保放弃了阴谋行为,最终高拱及高拱的后人得以保全。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