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风雅,常常将诗作为自荐信。一些文人墨客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时常会向达官贵人呈献自己的诗文,含蓄地展示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擢拔,增加入仕的希望。
白居易:一联佳句定终身
唐代科举考试兴盛,应试的举子们在考试前经常会将平时所作诗文呈送给主考官或社会名流,以期在主考官心中预留一个好印象,或得到社会名流的赏识,从而对正式的科举考试有所帮助,这在唐代已蔚然成风,时人称之为“温卷”或“行卷”。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其出处 《赋得古原草送别》便是一首行卷之作。白居易年少时进京应举,以平日所写诗作呈献给当时的名流顾况。顾况看着卷首署名“白居易”三个字,笑道:“长安百物贵,白居大不易! ”就是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很贵,要想在长安居住,可是很不容易啊!然而当他读到诗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大为赞叹:“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在顾况的推荐和赏识下,白居易声名大振,一举考中进士。
孟浩然:成也其诗,败也其诗
盛唐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士子们大多胸怀政治抱负,孟浩然其实也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他在四十岁那年赴京应试,应举前,他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写了一首五言律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希望得到引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委婉地言明心迹:自己想渡湖却没有舟楫,圣明时代不能有所建树,心里实在感到羞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垂钓,心中真是羡慕啊!有了张九龄的推荐,孟浩然原以为功名唾手可得,却不料名落孙山,失意而归。
据史书记载,孟浩然失败的原因其实也在于他的诗作。他应举前已经有了些名气,一次他去王维家做客,适逢唐玄宗来访,玄宗让孟浩然作诗,想领略一下他的清逸诗风,可孟浩然却并未吟诵自己拿手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达了对自己境遇的不满,其中有“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听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因此,孟浩然应试不第很可能与此事有关,可谓“成也其诗,败也其诗”。
朱庆馀:一曲菱歌敌万金
唐代诗人朱庆馀虽然名气不及孟浩然,但他的一首求职诗却毫不逊色。朱庆馀在临考前心中忐忑,曾给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就自己的应试前景征询张籍:“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字面上的意思是新婚女子早晨要拜见公婆,精心梳妆,便问丈夫自己的眉毛画得合不合适?朱庆馀以新娘自比,以夫婿比张籍,以舅姑(公婆)比考官,言外有言,意外藏意。难怪张籍特别回诗一首《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将朱庆馀比作“越女”,将其诗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敌万金”来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其实是在含蓄地回答他:“你好好考试,不用太担心。 ”
可见,求职诗就是古人自我推销的广告词,求职诗很难写,既要有求于人,又不能低声下气;既要初显峥嵘,又不能矜夸自大。所以,不是纵横诗坛的高人,实难写出上乘的作品。
□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