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恩县志》中记载了郭氏家族的名士。
武城县四女寺镇的郭氏家族,是德州地域不多见的非明初移民家族。据记载,他的一世祖郭仲彬,是元代至正年间恩州的达鲁花赤(行政首脑),原籍大都路良乡县(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郭仲彬在恩州达鲁花赤任上,积极发展生产,重视教育,轻赋减税,惩治贪官污吏,使当地百姓受到许多实惠。当他任期已满时,县民上书恳请让他留任,最后卒于恩州任上,葬于即四女寺卫运河之东、减水闸之南,遂家焉。明初,郭氏一家正式占籍恩县二乡一图。据民国《重修恩县志》记载,郭氏家族自元末以来代有名士,其家族中的人物被列入恩县名宦1人、乡贤5人、忠义1人。作为古迹,载入恩县志的郭氏坊表8座,郭氏坟墓6座。另外,县志中还收有郭氏遗像16幅。明清以来这个家族走出多位历史名人,既有明代的兄弟进士,又有清代的忠勇父子,还有近现代的2位英杰。
明代兄弟进士郭镗、郭钰
郭氏家族传至第四世的明成化年间,出现了兄弟进士郭镗和郭钰,成为方圆百里人们羡慕的对象。他们的父亲郭麟,字文祥,为郭仲彬长孙,在家事亲以孝,爱弟以诚,经营的家庭幸福和睦。郭麟弟兄两人都会吹奏埙篪,经常在父母面前一块演唱,尤能博得老人欢喜。郭麟考中永乐十二年(1414)举人,官至浙江、陕西按察司佥事。他为官直言敢谏,名重当时,称得上政声卓著。后死于陕西任所,以子郭镗诰赠资政大夫,累赠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著有《具庆堂诗卷》,《重修恩县志》中有传。
郭镗,字子声,郭麟长子,成化元年(1465)举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初授兵科给事中。作为言官,他忠于职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成化六年(1470)甘露降,朝中大臣欲上表称贺,郭镗力陈不可,阻止了一场沸沸扬扬的闹剧。后河湟士兵闹事,他奉诏经略,采用交换部队将领的办法,减缓士兵的怨气,使事态得到迅速平息。他曾力陈备边30策,使朝廷全部予以采纳。不久改任通政司参议,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北边重镇宣府和大同。在巡抚宣府、大同期间,曾上书请置平虏城、宣宁等堡,以备捍卫。也曾弹劾宦官中的不法者,以致派往这里的宦官全都找寻理由溜之大吉。不久,郭镗改任辽东巡抚。后因大同守将藏匿俘虏一事被人揭露出来,郭镗遂因同事失律受到株连,被谪知四川潼川府的射洪县。半年后,升任云南按察司佥事。当时,木邦、孟定两土司相斗,郭镗深入其所居村寨进行宣抚,事定后以疾乞归,卒于家。郭镗为官中外凡30年,值北元势力日张,云中、雁门等处频年告警。他果断地发起应州之战,使南侵的北元军队吃了一次败仗。北元势力亦为之胆落。郭镗生平开朗轩豁,崇辱不惊,博通群籍,尤喜欢研读兵法。他曾对弟弟说:“我的缺点是性子缓慢,你的缺点是遇事急躁。我们可取激励自己的名人名言张挂在自己的书房内,时时自儆”。因此,他特意取号弦庵。民国《重修恩县志》有郭镗传。民国《东昌府志》和 《山东通志》,也记载了他的事迹。 《重修恩县志》录有他的《重修汉昭烈皇帝庙记》碑文,也录有与他同时期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郭钰,字子美,郭麟次子。天资俊逸,博学深思,于古今典籍,无不窥探其中玄奥。他考中成化四年(1468)举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刑部主事,但未上任。恩县县衙北旧有汉昭烈帝(刘备)庙,成化七年(1471),郭钰根据《恩县志》考察碑文,忽然有所思。他率乡人重修汉昭烈庙,增加武侯像,写信给京城做官的哥哥郭镗,要其将重修的过程记录下来。郭钰平生淡泊明志,不追求官职禄位,而对于地方公益事业的策划赞助却不遗余力。《重修恩县志》及《东昌府志》、《山东通志》有其传。 《重修恩县志》还录有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敖山所撰的《诔郭子美》一文。
清代忠勇父子郭种德、郭宸黼
清代道光年间,时任湖北嘉鱼县知县的郭种德与长子郭宸黼共抗乱军的事迹,赢得了朝廷上下的赞扬,成为那一时期人们景仰的道德模范。
郭种德,字迈庵,郭仲彬十六世孙。其儿时孤贫,侍奉祖母以孝闻。他中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湖北。到省后,正值洪水成灾,他便奉檄筹办赈抚事宜。郭种德在此没日没夜地工作,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深得县民的爱戴。曾充道光二十九年(1849)湖北乡试的同考官,录取士子既多又公允。后署京山、盐利、嘉鱼各县事,所到之处皆有政声。郭种德与李鸿章有同窗之谊,但他从未凭借这层关系请托私事。倒是李鸿章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他的县衙来当书吏。李鸿章曾对自己的儿子说:“从文章到做人,只要你伺候得郭世伯满意,就是以后到朝堂上做事我也能够放心”。后值咸丰三年(1853)捻军北上,兵差络绎,郭种德主动捐献俸禄万余金,以资清军的物资供给,使驻扎在他那里的清军粮蒭无缺。未几,当地义军熊光宇乘机发难。嘉鱼县城过去没有城墙,郭种德督率团防扼要于30里外。没有料到义军自它道潜入县城,劫狱焚署,肆行杀掠。当郭种德得到义军进城的消息后,急速带兵赶回城里,义军已经撤出嘉鱼县城。当日,他会同防汛,直捣匪穴,按名擒治,民赖以安定。 《嘉鱼县志》说他“居官廉平慈惠”。当他去官时,除旧书数簏外,别无他物。他的遗爱在民,可以想见。郭种德的文采也很出众,著有《楚俗杂咏》一卷、《苷园文集》四卷、《苷园随抄》二卷、《批定红楼梦》。他的《苷园文集》中有“凌波子传”和 “昭君故里”、“嘉鱼赤壁”、“青梅煮酒”等图,“自题琴书委怀图小照”,暨 “隗门双烈录题词”。 《重修恩县志》载有郭种德《楚谣弁言》和《批定红楼梦序》,以及景山甫所撰《郭迈庵先生楚俗杂咏序》、袁励杰《郭迈庵先生苷园随抄序》和 《郭迈庵先生批定红楼梦序》、黄成霖《郭迈庵先生苷园随抄序》、王献唐《郭迈庵先生批定红楼梦序》和 《郭莲石山东田赋概要序》。据上世纪九十年代《联合报》报道,《郭迈庵先生批定红楼梦》已在平原县图书馆被发现,原是其后人于解放前捐献给恩县图书馆的,后合并到平原县图书馆。有学者称:《郭迈庵先生批定红楼梦》,“与脂砚斋批本具有同等学术价值”。
郭种德的长子郭宸黼,随父宦游嘉鱼县时,死于咸丰三年(1853)的那场战乱。当时,郭种德率团防埋伏在城外30里险要之处等待义军到来,哪知义军趁县城空虚,绕道攻进城内,抢商铺烧县衙。郭宸黼则带领父亲留守的几个差役,对熊光宇率领的义军持械堵剿,最后力屈殉难,被清廷批准崇祀恩县忠义祠。
近现代英杰郭经棻、郭鲁
上世纪中,郭氏家族十八世传人中的郭经棻和郭鲁2人,曾对社会做出过较大贡献,成为大家公认的两位现代名人。
郭经棻,字莲石,清末庠生,读书期间即展露不凡天赋。时任山东学使的尹铭绶打算将其送国外留学,他因照顾生病的父亲毅然放弃留学机会。父亲死后,郭经棻供职于山东省财政厅。历任山东省财政厅筹备处科员、山东省财政厅股长、清理山东财政委员会委员、山东财政沿革史编辑、山东财政讲习所教员、山东省政府财政厅田赋主任兼土地陈报处主任,并奉省政府主席聘任兼充省政府财政研究会会员,山东省行政人员训练所教员、县佐治人员考试委员会评校委员等职。郭经棻知识渊博,工作扎实能干,对经手的工作多有建树。郭经棻还以孝亲闻名乡里。他的薪俸所入,大部分用来养母。平时每念及母亲的辛勤劳作,总是潸潸泪下。1920年春,郭经棻的母亲重病,他四处求医问药,曾祈祷神灵保佑母亲病愈。他的叔父母年老无嗣,一贫如洗,他毅然将自己所有的田地房舍,全部送给叔父母居住耕种。自己一家则住在茅草房内,戚族乡里对他无不称赞有加。郭经棻的著作有:《山东田赋概要》四卷、《觉庐文稿》一卷、《莲舫日抄》二卷、《觉庐年谱》一卷。民国《重修恩县志》载有郭经棻的《重装先人遗像记》、《翼经堂家藏批定红楼梦记》、《翼经堂家藏苷园随抄记》、《焦山游记》、《读山左明诗抄记》、《郭母孙太君遗像记》、《山东田赋概要自序》、《关于废漕之刍见》、《月入风来室随笔序》、《鬲津举氏家藏先人遗像书后》、《读陈孝廉徙居诗感言》、《王氏族谱序》、《善因室主人学佛随笔序》等文章。
郭鲁(1917--1989),原铁道部副部长,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于1937年5月,在北平学习期间参加了抗日救亡的青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他受中共北平市委的派遣回冀南工作,创建了鲁西北我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游击队。他历任莘县支队政治部主任、冀南三专署秘书处主任、枣强县县长、冀南抗日战争学院总队长,六专署专员等职务。在国共两党合作期间,曾被派遣担任国民党第68军挺进军政治部主任及山东第四专署政治部主任。在担任河北省枣强县县长期间,同顽伪石友三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摧毁了破坏抗战的反动会道门。长篇小说《平原枪声》的主人公马英,是以他的事迹为原型的。在抗日统战工作中,郭鲁同志认真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各项方针政策,在最困难的地区坚持工作,很快打开了滏西等地区的局面,为巩固和建设抗日根据地,为发展党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初,郭鲁同志被调入铁路部门,任石家庄衡德办事处主任、筑路处主任,组织领导了华北地区第一条人民铁路德石线的修筑、护路和管理工作,对我人民解放军南下的物资运输起到了保障作用。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郭鲁同志任中长铁路管理局中方局长,圆满完成了军事运输任务。后任铁道部计划局局长、办公厅主任、工厂管理总局局长等职务。1959年10月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他曾于1969-1976年,主管援建坦、赞铁路的工作,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外交方针政策,同受援国团结合作,传播友谊,传授技术,受到坦、赞两国人民的赞扬。1985年 10月离职休养,1989年10月病逝。
2004年,郭鲁同志夫人刘甦根据郭鲁生前遗愿,曾对家乡的四女寺小学捐款25万元用于修建校舍。为了让后人记住郭鲁夫妇的义举,武城县人民政府将该校命名为“四女寺郭鲁小学”。
□张明福马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