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胥爱珍 见习记者 孙耕 本报通讯员 王立青
一头短发看起来清爽干练,说起话来语气铿锵坚定却让人倍感温暖,9月10日,初见德州同济中学八年级四班班主任张萍,记者就被她身上的真诚所打动。
今年41岁的张萍,2002年7月毕业于德州学院数学教育专业后,到同济中学任教,一干就是17年。面对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很多家长都束手无策,可在张萍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老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要善于用放大镜看学生的闪光点。 ”谈及自己与学生相处和谐的“秘诀”,张萍笑着说。
去年,同济中学2018届毕业生马金正不仅顺利升入德州一中,还被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级航空班录取,实现了开发区初中入选飞行员零的突破。而很少有人知道,刚上初一时的马金正,是个典型的调皮学生,上课坐不住,爱和同学交头接耳小声说话,作为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张萍仔细观察发现,马金正其实非常聪明,基础也不差,如果能自律一些,调动起他学习的主动性,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看到这种情况,张萍就把马金正的座位调到了离讲桌最近的地方,时刻关注着他的举动。针对马金正是个乐于表现,愿意得到表扬的学生,张萍发现他的一点优点,就赶紧表扬鼓励,一点点改正了马金正的不良习惯。上初二以后,马金正听课的专注力、学习的主动性慢慢提高。“最初,他坚持一天好习惯,就觉得很欣慰,接着,看着他坚持了一周、一个月、一个学期,最后竟然坚持了两年,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 ”张萍不无自豪地说。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张萍认为,一名好老师只有先和学生当朋友,才能给他们当老师。每学期一开学,她都会抽时间与部分学生谈心,做好工作笔记,特别是对“差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寻找他们身上蕴藏的闪光点,做到因材施教,遇到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多做换位思考,用爱心、耐心、信心感化他们,并通过班级的力量,使其感到集体的温暖,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你身上既有母亲的温柔,又有朋友的真诚,好像一个多功能的‘机器猫’……”2018届毕业生张浩冉在作文中的描述,道出了许多学生对张萍的评价。
由于恪尽职守,甘于奉献,教学成绩突出,张萍在全校师生中赢得较高威信,曾获得德州市建功立业标兵、德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并两次获得德州市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