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齐河世家——马氏人物谱
  马家是齐河的名门望族。自始祖马德于明初从诸城迁来,先居城外,后住城里,子孙繁衍,人才辈出。城东一带,马家祠堂、中宪第、马家大院、四合院、座座相连,楼宇交错,如果不是县署、文庙在此,几乎成了马家的天下。
  马家传至六代马传朝,以“纯孝”受到朝廷表彰并为其建立牌坊,准许其人进忠孝祠。这是马家走上齐河舞台成为主角之一的开始。到第八代马绍文,马家正式步入辉煌。
  此后的光环一个一个套在马家的脖子上,子孙以做官为荣,到中宪大夫、礼部郎中、赐第翰林的马人龙时达到顶峰。
  马家“世业农”,但不务农,是有地百顷千顷靠收租过活的大地主,有马人龙的坟墓在城西北三十里外的华店村为证。雄厚的财力,使马家人衣食无忧,进庠序,读圣贤书,报捐职称职位,结交官宦名流。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教育环境,保证了马家子孙温良恭俭让品格的形成和忠孝节义的传家。在封建社会里,这种所谓的“耕读世家”是无数小农生产者毕生的追求,也是一种社会理想。
  马家的子孙虽混迹官场,但口碑可以,不能说出污泥而不染,也实在没有大的过错。这从后人为他们写得传或墓志铭中可以看到,有的执笔人并非只为银子的无聊文人,而是知名大家,比如清代历雍、乾、嘉三朝、五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纪晓岚就不是等闲之辈。
马绍文
  马绍文,字丹亭,号岐生。年少好学,品行端正,十六岁补诸生。他有写作的天赋,文章通晓流畅,常能出奇制胜,点题破解,为儒生士子所推崇,后入成均(学校)。雍正六年,马绍文任凤阳通判。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简称,为正六品,除监狱外,掌管兵民、钱粮、户口、赋役、狱诉听断等事物,有裁决权,但需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有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官员。
  马绍文上任之初做的第一件事,捐出俸禄修葺学宫,筹集钱款开设学校,实行义务教育,不但学生的学习用具免费,吃饭住宿也全免,使许多贫穷但品学兼优的士子重回学校读书。此一举受到读书人及贫穷百姓的赞许。
  凤阳历史上就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民生艰苦,大明朱皇帝曾为填饱肚子进寺庙当和尚。马绍文暂时代管五河县其间,目睹民众疾苦,深受刺激,自掏银两为无力上缴赋税的百姓代缴。有户人家嫌弃女婿家贫,反悔将女儿许配给他,谎称女婿亡故要退婚。马绍文查明真相,死者是其弟,判不准予。并当场送给那位女婿金三十,催促赶快完婚。成婚后,小两口将余钱当本,做起小生意,不久脱贫致富,成为美谈。
  他遇事公正裁断,不分贫富贵贱,地位高低。有位士子与穷人为田地打起官司。他欺负穷人不识字,诉状颠倒黑白,强词夺理,并造为证。马绍文一一识破,当庭训斥,使那位士子无地自容,羞愧难当。旁观者无不叫好。
  监察正阳县时,有一恶少,横行街市,坏事做尽,无人敢惹。一日,他在街市拦住一位女子,上前调戏,众人不敢劝阻。马绍文得知,速派衙役将恶少逮捕下狱。在狱中,马绍文晓以利害,耐心劝导,使其幡然悔悟,出狱后改邪归正。在离开正阳时,那位“恶少”竟送出马绍文百里的路程,痛哭流涕的感谢他让他重新做人。
  正阳闹市的房屋多是木质构造,而且商铺店铺鳞次栉比,易发火灾,损失惨重。此地还有一个风俗,人死后装棺材不下葬,而是露天停放,还有几世的死人的棺木放在一起。遇火灾,道路不畅,拥堵挤压,活人死人有不少葬生火海。马绍文革除陋习,捐钱购买墓地,提倡时葬。精诚所至,民众感动,新办法渐渐推开。
  马绍文行事雷厉风行,果断不拖泥带水,效果明显,政绩突出。就在朝廷另有重用时,他惦念家中母亲年事已高,辞官归乡。
  马绍文精通医道,回乡后,为患者精心诊治,不收分文,痊愈者重金感谢,他悉数归还,对贫穷的病人,好心开导,给以资助;每年隆冬,他为饥寒者开设粥场,送衣御寒,数十年不间断。尽到了一个开明缙绅的责任。
马绍尧
  马绍尧和马绍文是兄弟,他有奉直大夫的头衔,却没有出门做官,待在家里,当了一辈子的士绅。
  他虽有良田百顷,金银无数,但治家勤俭,像明末清初朱用纯在《治家格言》中提到的要求,黎明即起,即昏便息,布衣疏食,淡泊自甘。他几乎做得完美无瑕。
  马家以“纯孝”闻名,在马绍尧这一代做的更为出色。父亲去世后,他惟母命是从,即使为难,也尽力成全。遇事外出,先告诉母亲,计算来回路程,定好回来时间,即使雨雪遇阻,也想尽办法赶回,到家必先见母亲,问寒问暖。有一年,马绍尧登泰山为母亲祈寿,回来时遇到风雪,他惦念母亲,不顾道路难行,顶风冒雪往回赶。母亲病重,他朝夕相处,不离半步,喂药喂食,必亲自动手;母亲亡故,他悲痛欲绝,终日哭泣,众人无不感动。守孝三年,不露嬉笑,不食酒肉。后人感叹“公之孝友,允克继高,曾也。 ”马绍尧的端行可与曾子比肩,确乎寻常。
  马绍尧称得上大孝子。
  他有个妹夫,家道中落,生活困顿。马绍文不计他的过失,将宅院一处,地两顷送给他。对自己的亲妹妹如此,对他人马绍尧也是古道心肠。有穷人无钱娶亲,无钱出葬,他都给以资助,使生者快,死者安。岁歉收,他开仓赈济,以解贫民燃眉之急。捐地九十亩,银三千两给普济堂以养活无家可归的人。
  凡官署募捐,马绍尧更是责无旁贷,积极参与,修葺大清桥,疏浚倪伦河,整修道路,建庙立碑,处处有马绍文的名字。
  督府赠与的“慕义足风”和知县上官有仪写的“乐善不倦”牌匾,曾高悬马绍尧的大门和前堂,为他们带来无上光荣,也直接影响到后世子孙的思想行为。
  马绍尧与他的兄弟走的不是一条路,他不是在管理别人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而是在自我养性修身中自觉践行,使精神升华。一个为官,一个为“农”,但有一点他们是走到一起的,那就是人活孝义为先。
马润
  纪晓岚在《户部陕西司员外郎马公墓志铭》说马润:“其仕也,博亲之欢;其不仕也,将戒养于陔兰。或进或退,各得所安。虽未尽其才乎,知公无憾于九原。 ”
  马润一生在仕与不仕中进退。
  他小时候就聪颖过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读书常常到夜深人静。虽说不上头悬梁锥刺股,但其刻苦用功非常人能比。稍长,又跟随名塾师张榆村学习,遍读经史子集,尤其喜欢名家文章,百读不厌,能倒背如流,又得到名师指点,深得要领。写出的文章才气横人,灵气活现。初次参加童子考试,其文章得到督学的赞赏,拔得全县第一名。都说马润到三年一考的“秋闱”,必是老妈妈擤鼻子——把儿里攥。
  不想,天有不测风云,志在必得的马润名落孙山。
  母亲一心向往儿子能走仕途做官,做梦都在盼望儿子考试能榜上有名。马润理解母亲的焦急心情,说出下面一段话:“文章工拙有定,而场屋之遇合则无定。归熙甫十上公车,陈大士六旬登第,恐非老母所能待也。 ”
  马润为使老母亲安心,捐钱买了个头衔,不久,当上户部陕西司员外郎,分管粮库进出,此差使最为忙碌,头绪繁多,而且油水也多。马润凭着聪明得头脑和认真的办事态度,很快理清各种环节,严查亏空倒卖行为,使那些贪心奸猾之徒再不敢伸出黑手。上司很满意马润的办事能力,多次让他监督粮库出售陈梁,有他在,无人敢有私心作祟。大学士、户部尚书舒文襄是个特别爱挑剔的人,他满意的人很少,对马润是个例外。他提拔马润为上谕处行走,随后又委任他监平粜之职。
  马润忠于职守,处事公道,不徇私情,认真履行监督检查之责,同时又不死板呆滞,善于运用酌情处理,化解矛盾,把事情办得圆满 ,使上上下下都心情舒畅,提高了办事效率。
  正当上司另有重用的时候,马润挂念七十多岁的老母亲,请辞归省,上司挽留。不久,得知老母亲身体不适,再请辞,上司为马润前程惋惜,而看到马润呈上的请辞书,言辞恳切,句句动情,不尽深受感动,这才忍痛割爱。
  回家后,马润朝夕服侍老母,直到高寿而终。以后怎么办呢?纪晓岚写马润这一段话很有意思:“公亦壮怀日减,自揣再入曹司,非复昔日少壮比,遂以未竟之志付之子孙,而林泉终老矣。 ”这既是马润的真正想法,又是纪老先生揣摩马润的心理而得出的结论,竟十分的生动准确。
  纪晓岚在墓志铭中,对马润的怀才不遇和中断仕途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公抱隽材而不第,怀干略而不显,皆以娱亲养亲之故,颇为公惜。然孝者,百行之本也。公不得于登科陟仕而独得之于此,所得拟亦多矣。 ”在这里,纪晓岚虽为马润惋惜,但对他的孝行给予肯定。
  马家是孝义并行,编修钱敦堂欠马润数百金,去世前叮嘱家人用住宅偿还,马润没有同意,不但毁掉借款文书,又出钱为其安葬。有蒋丙望者,中年无子,马润赠金,娶妻生子。乾隆壬辰年,齐河受灾,他又捐粮千石,使众多的人活下来。他还独资捐修“九省通衢”咽喉的大清桥。其大小善举多不可说。
  我写马润,多是因为读纪晓岚为他写的文字。纪晓岚不是灶王爷,有点关系,得点好处,就只管上天言好事。他在追述墓主人生平时,除了尽力捕捉那些闪光点外,还写了自己的思考,说出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套话假话,评断入情入理,富有人情味,他是当做一篇文章来写的。
马人龙
  马人龙是马氏家族中做官做到最高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个通过科考,取得进士的人。他为官的履历是弱冠补县学生。清乾隆二十四年随举京师,获上第。二十六年上礼部试,赐第入翰林散馆,改授刑部山西司主事。越四年,迁四川司员外郎。明年丁考中宪公尤,甫小祥,祖妣张太恭人即世,承父重终丧。服阕,复补刑部,擢福建司郎中。君再官刑部,几及十年。他和众多取得功名、飞黄腾达的人一样,都是幼时聪慧,天姿英毅,能读善文。这是老生常谈,被托付写文章的人不得不说的话。倒是马人龙考中进士凭的是真本事。
  他为官先在刑部当差,几次外派时间都不常,而且,还是刑部的人。他的顶头上司是内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刘统勋。此人在雍正朝时就是圣上的近臣,乾隆朝地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乾隆帝身边主要的辅佐大臣之一,权势威望高高在上。在刑部,对下面督抚上呈的案件、请示,他说一不二,很少有人敢于提出不同看法主张,更不敢有所改变。马人龙总是悉心研读,精心揣摩每一桩案件始末,蛛丝马迹绝不放过,不少地方查办铁证如山的案子,一经他查,便瑕疵纰漏。他经常直言向刘统勋表达,或轻判,或重判,或发回重审,从不以刘统勋位高权重而不敢多言,其认真守职,精于思考的办事态度,为刘统勋所赏识。
  不久,马人龙外派福建任监察御史,对官吏滥权渎职严查严办,对多年积攒的案件督促清理,新案随时审理,严禁拖泥带水,懒散敷衍的办事作风,使福建一地,狱诉风气一时开明。
  回京后,马人龙改授礼部主客司郎中,兼则例馆提调。乾隆四十四年,奉命主持湖南乡试,秉公选拔,使曹承谦等一批人得士,为朝廷提供了后备有用之才。在湖南,他“假公济私”顺道看望了正在巴陵任知县的弟弟马见龙。兄弟相见,交流为官经验,弟弟马见龙讨教治县良方。针对巴陵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民俗民风特殊的特点,马人龙开出药方。毕竟是京官见多识广,谋划周全,弟弟马见龙依计而行,短短几年,巴陵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他也升任山西蒲州同知。
  这一时期,马人龙四兄弟在朝为官,马和龙任平阳府同知,马犹龙任内阁中书,马见龙为蒲州同知。马氏家族在他们这一辈声望达到顶峰。
  重要的是,马人龙老谋深算,人脉极广,特别攀上刘统勋这棵大树后,官虽然做的不是太大,在朝廷却是个有影响的人物。刘统勋和他同朝为官的儿子刘罗锅刘墉曾称和齐河马家有姻亲,刘墉自称是马家的外甥。至于是什么样的姻亲,我们一时还无法查证,但刘墉来齐河走亲戚却是家喻户晓的老故事,马家祠堂匾额上的“神耀得道”就是刘墉所书。
  官场上的人脉关系,是封建制度必然的产物,它虽然败坏了官场的自然生态,但又起着稳定统治阶层关系利好的作用。马人龙一类的人能官运亨通,辞官后还能头顶光环,呼风唤雨,在封建制度的辟护下,他们如鱼得水,颐养天年,只是比那些贪官污吏更开明罢了。
  马人龙活了六十九岁,这在古时也算是高寿。乾隆戊戌进士、国子监典籍、浙江会稽人章学诚为他写了一篇墓志铭,该说的都说了,还算中肯,只是八股味太浓。
□ 朱长新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齐河世家——马氏人物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休闲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