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建筑小工到知名画家
——记宁津籍画家、北京首美画院常务副院长宋秉昀
作者:尹滨梁希东

《春韵》



《清风明月》



宋秉昀为本报作画《幽亭春秀》



宋秉昀近照



  

■他是一位画家,却因为策划、组织艺术活动被业界熟知。

■他是一名策划者,却始终将艺术作为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他就是青年画家宋秉昀,现任北京首美画院常务副院长。


一管羊毛做成的画笔,涂抹出一个农村娃心中的五彩梦

  1973年,宋秉昀出生在宁津县刘营伍乡宋庄村一个 “不同寻常”的农民家庭——与村子里的很多人家相比,这个家多了那么一丝“文化味儿”。
  宋秉昀的爷爷,读过10年私塾,有着很深的文化积累;更加他的曾祖父,曾经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做过生意,到宋秉昀懂事的时候,家里仍然有不少古色古香的家具、不知哪朝哪代的瓷器。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观察瓷器上面栩栩如生的山水、人物和花鸟图案,就成了四五岁的小秉昀最喜欢做的事情。看得多了,小秉昀萌生了临摹的冲动。没有画笔,他就抓住自己家的羊,剪下羊毛捆到高粱杆上做画笔;没有宣纸,就用农村常见的、粗糙的草纸代替;没有颜料,秉昀就问奶奶要染布用的颜料,红色、绿色、青色,单调的青、蓝颜色竟然恰好和瓷器上的图案色彩一致。
  他最初的艺术道路,就在这种自发的、懵懂的探索中开始了。幸运的是,秉昀的邻居宋振杰先生,也喜欢画画,时不时地指点一下小秉昀,还经常给他几管毛笔、几刀宣纸,无意中成为秉昀先生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画画的日子是快乐的,但在当时封闭的农村,随着宋秉昀年龄的增长,画画在村民们看来成了他不务正业的表现。还好,他的姑姑是山东中医学院的大学生,在别人的反对声中一直鼓励他,每次回家都给他带来画画用的纸和颜料,使他一直保持着对画画的热情。

偶然一次北京之行,促成了一个青年的人生转折

  1989年,16岁的宋秉昀没能考上高中,按照农村的习惯,不上学就要干活养家,身材瘦小的他到建筑工地当上了一名小工。搬砖、和泥、推小车,一天下来,宋秉昀的手上就起满了水泡。看着自己满手的水泡,忍受着全身刺骨的酸痛,再想想一天仅仅4元的工钱,宋秉昀心里坚定了一个想法:自己要读书,不读书就没有出路。通过不懈努力,他认识了当时宁津县文化馆的美术老师张东洲先生,开始系统学习绘画知识,同年进修山东艺术学院,1995年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装潢设计专业。
  大学毕业后,宋秉昀到山东青年报做了一名美术编辑。一心要成为画家的他,很快发现这个工作距离自己心中的艺术梦想太远了。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宋秉昀去北京开了一次会,短短的几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首都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大胆地做出了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决定:从当时在别人看来待遇优厚的报社辞职,孤身一人独闯北京,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北漂”之一。
  在北京的生活,远比想像中要艰难的多。初到北京,宋秉昀靠在画廊给人临摹油画为生:临摹一张,便宜的5元,贵的也不过10元。虽然天天接触梵高、塞尚、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也锻炼了自己在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的技能,但回到自己租住的潮湿闷热的地下室,吃着难以下咽的方便面,宋秉昀觉得自己正在离艺术越来越远:肚子都吃不饱,连买纸墨的钱都没有,还怎么追求艺术?
  彷徨中的宋秉昀,在等待着人生的另一次转折。

小笔会接触大画家,拜师启功让梦想照进现实

  机缘巧合,正当宋秉昀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感觉前途一片渺茫的时候, 1997年底,一个朋友告诉他:启功先生、梁树年先生、张仃先生,大概十几个大师级的画家在搞笔会,有机会能够带他一起去。在那次笔会上,宋秉昀得到了和这些大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短暂的交流使他感觉受益匪浅。笔会结束之后,宋秉昀就想,如果自己也能把他们请出来那多好啊,能够经常接触到这些大师,该是多么难得的发展机会。
  说做就做。但资金首先成了宋秉昀面临的大问题,当时他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更别说到哪里去找搞笔会需要的大批资金了。万般无奈之下, 1998年初,宋秉昀回到了宁津老家,向银行贷款10万元,作为自己举办笔会的启动资金。
  回到北京,宋秉昀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笔会来,先是启功,再是秦岭雲、张仃,通过一次次举办笔会,宋秉昀与这些大师级的画家、艺术家有了频繁的接触机会。“这些大师的人品、艺品都非常高,熟悉了以后对我这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都非常关心、照顾。”宋秉昀说。与一般的笔会组织者只注重经济效益不同,宋秉昀举办笔会的初衷本来就是为了接触艺术大师,得到他们的一点指点和教诲,所以笔会间隙,他总是抓住点滴时间和大师们聊对艺术的看法,对未来美术的发展、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的见解。自己绘画中遇到什么难题,也及时向大师们请教。他把每次笔会,都当作了难得的学习机会。
  时间一长,宋秉昀给大师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那时候,宋秉昀经常接触到梁树年先生,和他交流对艺术的看法,梁先生的这幅画是什么创意,为什么用这个绘画的技法,真正想表达的意境是什么……已经八十八九岁的梁树年总是不厌其烦地详细给他讲解,宋秉昀也得到了和梁树年系统学画的机会。这期间,宋秉昀还经常接触到启功先生,从1998年开始到2004年,五六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跟着启功先生学习书画鉴定。那段时间,宋秉昀一个月能见到启功先生一两次,在北京师范大学启功先生居住的红楼里,留下了宋秉昀无数美好的回忆。宋秉昀说,老先生对自己非常好,给自己讲授书画知识非常认真,感觉比给他的研究生、博士生讲的都多。
  与大师们的交往,使宋秉昀的艺术创作水平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1998年,他举办了个人美术作品展。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的书画作品先后入选 《中国书法家、美术家综合全书》、 《中国美术家》、《中国近现代书画选集》,并在多家美术刊物上发表,多件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

艺术策划展露超人才华,攻读EMBA提升自身管理素质

  在举办笔会的过程中,宋秉昀逐渐积累起了丰富的艺术活动策划经验。 2003年5月,他成功组织的启功先生书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顺利展出,展览展出了200多幅启功先生的精品书画作品,成为当年国家博物馆最著名的书画作品展览活动之一。宋秉昀在艺术活动策划方面一炮打响。
  同年,宋秉昀策划、组织出版了 《中国书画艺术家作品邮票珍藏》国画版、书法版。之后的几年里,他先后组织出版了两届《中国国画名家作品邮票精品选集》山水卷、人物卷、花鸟卷;《中国高等艺术学院院长美术作品邮票精品典藏》等,得到了书画家、诸多专业人士的好评和艺术界的认可。
  宋秉昀的事业,由最初经营十几个平方米的小画室起步,现在成为首美画院的常务副院长。随着事业的发展,宋秉昀逐渐认识到自身管理素质的不足,他攻读了武汉理工大学高级管理EMBA工商管理硕士。当记者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却耗费精力去读 EMBA时,宋秉昀回答,艺术不是空中楼阁,艺术家更不能做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只有深入现实、了解现实,也有可能创作出符合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在商业氛围越来越浓的现代社会,艺术家必须懂经营、懂管理,因为艺术品也需要推介,需要靠经营来体现艺术的价值,像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北京画院院长、手下那么多著名画家,都是有管理之道的。
  这就是北京首美画院常务副院长宋秉韵先生的思维导向和行为取向,平实、积极、向上。

宋秉昀先生艺术简历

  宋秉昀 曾用名宋友林,字秀良,号双清斋主,别署普心斋主。 1973年生于山东宁津县。大专美术专业。武汉理工大学高级管理EMBA工商管理硕士。 1997年始在北京从事美术组织、策划、创作和研究工作。 1998年举办了个人美术作品展,并出版个人画集《秉昀中国山水画经典》。2000年获得文化部颁发的ISC2000艺术品价值评审证书。其书画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美术家综合全书》、《中国美术家》、《中国近现代书画选集》,并在多家美术刊物上发表,其多件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
  2002年,成功组织并出席了“中日友好水墨画展—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2003年5月,组织、策划启功先生书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2007、2008年举办了两届“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家作品展” ;2009年5月,《盛世花开》作为礼品赠送给“第二届中国和谐城市论坛”委员会;2009年5月在深圳罗湖画院举办了“缤纷五月—罗湖画院中国画展”。
  2003—2008年先后组织、策划、编辑并通过国家邮政部门印制了《中国书画艺术家作品邮票珍藏》—国画版、书法版;两届《中国国画名家作品邮票精品选集》—山水卷﹑人物卷﹑花鸟卷;《中国高等艺术学院院长美术作品邮票精品典藏》;《中国著名画院院长美术作品邮票珍藏版》;首届《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作品邮票精品典藏》,得到了著名书画家、诸多专业人士的好评和艺术界的认可。
  宋秉昀先生现任北京首美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宋秉昀先生不仅是一位艺术策划者、组织者,更是一位极具个性的优秀山水画家。其画作宗宋人画意,深受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李唐等大师的影响,精心研读和揣摩诸先贤“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创作方法,使其笔下的画作透露出画家对大自然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寄情于山水间,把自己的情思融洽于云烟风物之中,不自觉中令观者被画卷浓烈的飘然洒落之气、苍茫悠远之感所吸引。□本报记者 尹滨 梁希东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建筑小工到知名画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8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