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禹城一位74岁的老人,用自己大半生的无私奉献,书写着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爱——
甄国栋:43年劳碌为乡亲

  在禹城市梁家镇夏庄村边的公路上,经常看到一位老者义务养护公路……他就是夏庄村退休党支部书记——甄国栋。

当兵十年,练就一身本领

  1958年,时年21岁的甄国栋告别家人,光荣入伍。他在部队刻苦训练,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全连的模范兵。作为一名工程兵,他跟随部队开山修路,一年四季野外作业,足迹踏遍了整个齐鲁大地。
  “那个时侯,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白天野外干活,晚上就啃书本知识。 ”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老人心里充满自豪。
  就在他当兵的第4年噩耗传来,父亲因3年自然灾害饿死。他忍着巨大的悲痛,心里坚定一个信念: “我一定要改变家乡困境!”说起这些,甄国栋眼里充满了悲伤。从此,他对工程技术更加刻苦钻研,治水、修路的技术日益提高,并光荣入党,后来担任了连长。

村官廿载,带富一方乡亲

  1968年,甄国栋从部队转业。根据他的专长,上级推荐济南钢铁厂、北京铁路局等5家单位让他挑选,可他一想到贫困的家乡,就毅然舍弃了“铁饭碗”,背着铺盖卷回到了村里。
  他回到家乡的第二天,当地公社就委任他为村干部,他一干就是20年。他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带领大家富裕上,平地、治河,决心把靠天吃饭的土地变个样。
  在挖河修渠过程中,甄国栋专拣推车、扛包之类的重活干。 “共产党员要往头里跑。”在甄国栋的带领下,夏庄村用3年时间整平土地,又用两年时间修好水渠, 5年后,全村千亩耕地就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乡亲们吃上了白面馒头。
  71岁的村民陈在水说: “那会儿,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的乡亲们能够吃上又大又白的馒头,感觉就像做梦。”今年55岁的徐德元是当时村里的文书,他说: “甄国栋治水的本领在全乡是出名得好,还被县领导请去当治水专家呢。 ”
  70年代末期,甄国栋带领全村的男劳力出义务工建学校,10间瓦房的学校成为当时全县的一大新闻。 80年代初期,他又领着大家安上电,从此全村告别了煤油灯。
  比甄国栋小8岁的妻子苑芳枝,谈到自己的丈夫,她埋怨中充满骄傲:“当村干部时,他做啥事都带头,去外乡治水,一去就是40多天。 ”
  80岁的村民王树春说:“甄国栋最大的特点是无私奉献、处处为公,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白天和社员一起干活,晚上与村干部商议村里的大事小情。”

安贫乐道43年,一生姓“党”

  刚回老家时,甄国栋家住的是3间坯房。而这3间房子还是父亲去世那年,部队来人盖起来的。当年3间房子住着8口人,这一住就是25年。直到1987年大女儿结婚才重新翻盖了房子。后来,大女儿意外去世,舍给老人一个3岁的孩子。二女儿嫁到了相邻镇的一个村子,回来照顾他的机会也不多。
  两位老人带着外孙靠不到5亩地的收入生活。尽管生活困难,甄国栋却从没向组织张过一次嘴。如今甄国栋已经74岁,外孙去北京打工。
  现任村支书徐德元说,甄国栋的家境不好,仍旧住在低矮的坯房里,可是他每年还按时交党费,汶川地震时,他第一个捐款。村外的公路年久失修,他就常年义务当起护路工,一坚持就是15年。□邢飞飞 卲丽琦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甄国栋:43年劳碌为乡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6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