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个种粮大户的三个“意外”

魏德东(左)正在向农民介绍推广良种。 刘文元金摄



  魏德东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称号,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230亩,他表示两年内要扩大到5000亩。请看——

意外一:一个人种了一个村的地

  “当前苗情普遍较好,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小麦播种至今,咱们这儿没有有效降水过程,对小麦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日渐增大……” 1月4日,临邑县德平镇农技站站长魏德东正在王连周村为村民讲解冬季麦田管理的注意事项。
  德平镇是劳务输出大镇,每年都有不少人外出务工,只剩老人孩子在家务农,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这让魏德东看到了机会,他决定借助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运作,提高生产效益。 2008年至今,魏德东先后流转了小西关、胡王、北关等三个村的1230亩实行规模种植。其中,小西关村的900多亩耕地全部通过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流转到了魏德东的名下。 2010年,魏德东向国家出售商品粮1200多吨,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称号。

意外二:种了1200亩却说 “没赚钱”

  种了这么多地,老魏一年到底能赚多少钱?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魏德东的回答却很让人意外: “别看种了这么多地,出了这么多粮食,实际上现在还不怎么赚钱。按照现在的行情,一亩地一年要付1000元租金。去年因为受灾,我们的小麦亩产量是500公斤,玉米是700公斤左右,合计1200公斤,除去这1000元租金,再去除生产成本和基础设施投入,确实所剩无几。”魏德东分析道。
  原来,为了实行耕地的规模化经营,这两年,老魏已经先后投资数十万元购置了先进的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等近百套机械,对所有承包耕地全部实行机械化生产。由于现在还属于规模种植的初期,为了进行土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老魏每年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投资就达20万元以上。 “我这1200多亩地普浇一遍就需要6万多元,还有粮种、施肥、除草、收割等等,至少每年得投入100多万元。”老魏说。尽管老魏这么说,但他的巨额投入已收到了明显成效,田间的运输和作业条件及耕地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更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今后实现持续增产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意外三:要把面积扩大到5000亩

  “下一步,我还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争取两年内达到5000亩!”说起今后的打算,魏德东说道。我们不禁愕然:一边说不赚钱,一边还要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老魏这葫芦里到底卖的啥药?
  魏德东笑着说: “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种植结构。粮食增产还有很大潜力。去年的全省粮王就是我们这的,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029.6公斤,小麦单产超过700公斤,我现在也引进了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成熟品种济麦22、登海661等,我有信心实现每年亩均粮食产量达到1500公斤,届时收益将相当可观。”老魏下一步还打算在所有承包地实行自流灌溉,灌溉成本有望从现在的一次50元每亩降至不到5元。
  为了带领更多群众种粮致富,魏德东还带头创办了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械耕作、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械收获等 “六统一”服务,目前已发展会员500多户,会员亩均粮食产量比普通农户高20%以上。 “虽然说规模种植是大势所趋,但在本地来说,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做法可供参考,我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现在,有不少比较有实力的大户经常上我这来 ‘取经’,我相信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魏德东说。
□王世峰 程元金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个种粮大户的三个“意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新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