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推介活动紧锣密鼓
山东旅游“备战”世博会
  世博的脚步近了,我省虽然区位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但在做着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把“世博客”请到山东。笔者了解到,我省旅游业界已积极行动,向全球游客伸出了“好客”橄榄枝,并推出多个“观世博、游山东”旅游产品及线路,让“世博旅游”舞动山东。
  将日韩游客“分流”山东

  今年1月召开的山东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我省副省长才利民指出,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多、参观人数多、时间跨度长。这个时期正值我省旅游旺季,要抓住机遇,把山东旅游推介出去。采取与上海互动、与周边旅游大省互动、与国外互动的策略,用好友城、侨务、贸促等平台,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团组、重点客源,积极邀请各界参展人士到山东来旅游。
  1月24日,我省组成全国第一个世博旅游营销团,从青岛飞赴日韩,就“观世博、游山东”旅游产品进行了为期8天的推广。与上海春秋国旅、上海中旅、上航假期等世博会指定接待旅行社进行了有效对接,推出了一批世博旅游产品和线路。
  日韩是山东旅游最重要的两大客源国,营销团在这两个国家的推广,将为“观世博、游山东”产品带来更多的客源保证。我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表示,“观世博、游山东”以“唱响好客山东、喜迎世博宾朋”为主题,主要面向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等重点入境旅游市场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国内重点客源市场。我省旅游局今年将集中旅游宣传促销资金,与国际国内主流媒体、各大旅行商及各主要战略合作伙伴合作,落实奖励政策,吸引大旅行社向山东送团。
  我省将加大产品营销力度,利用俄罗斯远东国际旅游展等大型旅游展会平台,营销“观世博、游山东”旅游产品。
  对接长三角,主打节庆牌

  “5—10月份世博会期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要在1.8亿人次计划目标的基础上,新增2000万人次,达到2亿人次,增幅提高10个百分点,新增游客量相当于世博会接待国内游客总量的30%左右;接待入境游客200万人次,相当于世博会接待入境游客总量的60%左右,其中旅行社接待入境游客的比重力争达到30%。”3月1日,在我省政府“观世博、游山东”电视动员大会上,我省旅游局确定了世博旅游接待目标。
  据我省旅游局副局长王元生介绍,下一步,我省旅游部门将积极借助国家世博旅游的推广平台,进一步深化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等的区域旅游交流合作,调动各种资源,凝聚全行业力量,保证接待目标的完成。
  据了解,我省将大力推广部分重点景区联手对“观世博、游山东”的海外旅游团队实行优惠让利的办法,引导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等企业通力合作,共同让利,着力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和竞争力。
  要吸引“世博客”来鲁旅游,产品开发更是重中之重。据介绍,我省将以文化旅游和滨海生态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增加文化含量,精心包装,创新品牌,推出一批山东特色突出、适销对路的世博旅游产品。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联合开发世博旅游线路,争取纳入国家世博旅游线路。
  在世博旅游线路的编制上,山东将充分发挥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已开通国际航班(海上客轮)城市的海空口岸优势,设计直接与上海联结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支持开展“济南至上海银座旅游号旅游快车”活动。此外,山东将加强修学旅游产品开发,在省内重点旅游城市选择一批学校,作为开展世博修学旅游团来鲁修学旅游的场所。
  世博会前后,我省还将举办潍坊风筝节、烟台葡萄酒节等一系列大型节庆活动,这些活动无疑将成为聚集人气的特色牌。
  “好客山东”盯紧“后世博”

  游客来鲁能不能真正体会到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先进的城市理念,真正享受到“好客山东”的礼遇,是对我省旅游市场的一次考验。“观世博、游山东”活动的开展,将对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我省旅游局将与交通部门合作,完善京沪、济青高速公路旅游交通标识,提升服务区餐饮、购物、厕所的档次和管理水平;与经信、商务部门合作,开发一批山东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各旅游目的地城市将大力推进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重点景区道路和停车场以及4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标志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几个游客夜生活集中街区,培育一批大型旅游演艺项目。
  上海世博会为旅游业带来的效应将不仅仅是世博会举办的那184天,还将是长期的效应,旅游人应着眼于“后世博”时代,在世博会期间宣传好旅游,服务好游客,通过这些游客的口口相传,让“好客山东”的形象真正留在他们心里。 王亚坤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山东旅游“备战”世博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6 版:旅游】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