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为百姓创造幸福生活
——记市发改委驻夏津县白马湖镇崔楼村工作组

  走进夏津县白马湖镇崔楼村,映入眼帘的是笔直宽阔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绿化带和到处充满欢歌笑语、机器轰鸣的新气象——给这里带来巨大变化的是市发改委驻该村工作组的同志们。

  真蹲实驻不辱使命

  去年初,全市万名干部驻村工作顺利展开,市发改委的孟昭辅和郝德生两名同志主动请缨。2006年4月10日,他们来到崔楼村,虽然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可村里的现状还是让他们感到吃惊:水不能喝、路不能行、电视没信号、电力没保证。面对诸多困难,他们没有退缩。他们用了2个月时间把全村650户走访了一遍,仅笔记本就记满了好几个。驻村期间,郝德生的母亲两次住院,他没能回去守候;孩子参加中考,他也没能陪伴。老孟更是很少回家,因为他们深知崔楼村的老百姓更需要他们。

  排忧解难造福于民

  通过走访调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行路难。通过和村干部商量,他们决定打响改变村容村貌“第一枪”。疏通街道,需要刨掉村民的一些树木,甚至需要拆迁一些房屋。开始,村民不理解,工作迟迟未能展开。他们就利用晚上到群众家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他们争取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筹资30多万元把2000多米的街道铺成了水泥路。路通了,水的问题又摆上了议事日程。他们又筹来资金22.8万元,很快打了一眼420米深的甜水井,并把甜水引到了家家户户。接着,他们又设法为该村安装了变压器,更换了4000米高压线;有线电视也进了村,30个沼气池也产气了。

授之以渔致富于民

  如何让群众尽快富起来,老孟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通过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开展寻找致富门路的大讨论,使群众逐渐明白无工不富的道理。工作组决定从投资小、见效快的羊绒加工业做起。因缺少资金,老孟他们多次到信用社“求援”,最终为村民争取启动资金45万元。不到半年时间,全村梳绒机达到60多台,仅此一项,全村年增收100余万元。
  现在,崔楼村还发展了养殖业,建起1处养鸡场、1处狐狸养殖场。顺丰工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在今年的广交会上一次就签订了6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
  □张德生 王尧 玉龙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百姓创造幸福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今日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