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科教兴镇 着眼未来
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民生之本
作者:李幼婷安维荣

抬头寺镇张申小学



抬头寺镇中学



  近年来,抬头寺镇党委、政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整合资源、精心谋划、落实经费、解决难题,形成了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全镇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一片新气象。

今非昔比--校园旧貌换新颜


  今年2月7日,是抬头寺镇中心小学开学的日子,与往年寒假不同,孩子们期盼开学的心情格外迫切,因为开学之后,全校师生都将要搬进崭新的教学楼里上课。“新教学楼非常漂亮,以后,我们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宽敞又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了。”抬头寺镇中心小学五年纪二班的刘国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2007年9月,刘国铭入学,当时抬头寺镇中心小学的教室全部都是平房,每到冬天,教室里特别冷,同学们都穿的非常厚,即便是这样,用来写字的那只手也会被冻的僵硬。“现在好了,我们都搬进了楼房,教室那么宽敞,窗户又大又亮。”刘国铭一想到在教学楼里上课就很兴奋。
  不仅是学生盼着上楼,学校的老师也对此非常的期待。“我来的时候学校还都是一排排的平房,说实话,还真不太适应。”2010年通过招聘来到抬头寺镇中心小学的年轻教师马媛媛说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万千,“当时就觉得农村孩子的学习环境真是非常艰苦。原来的平房教室里,冬天没有暖气,夏天也没有风扇,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刻苦学习,真是不容易。”马媛媛说:“三九天时,孩子们的手都冻裂了,看着非常心疼。夏天,教室闷热,只能开窗通风,赶上下雨天,座位靠窗的同学说不定还会被雨点打到。”记者看到整修后的标准化校园比原来美化了许多,每间教室包括老师办公室也都安装了暖气、风扇等配套设施,以后再恶劣的天气条件,学生们也能安心在教室里上课了。操场上,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器材也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办学条件的大幅提升,也吸引了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来校任教。

重教兴教--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近年来,抬头寺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工作,镇党委、政府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近两年,抬头寺镇克服财力紧张等困难,抢抓政策机遇,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在人、才、物等方面加大对镇中小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尽力做到政策倾斜、师资保障、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2009年5月,投资220万元的抬头寺小学教学楼建成投用。2010年9月,投资540余万元的抬头寺镇中学投入使用,教学楼建筑面积3700余平,共26个教学班、5个功能教室,解决了全镇45个村中学生的入学问题。2011年9月,投资240万元的张申小学投入使用,标准化的三层教学楼一改往日容颜。2012年2月,投资260万元的抬头寺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建成投用,新教学楼建筑面积1700余平,可容纳12个教学班。目前,杨胡店小学已进入选址规划阶段。大韩小学也计划将在2013年底前进行改造。此外,为方便学生上下学,抬头寺镇投资50万元,抢修了镇中学门前公路。该镇还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争取未来2-3年内将完成全镇六所中小学校的校舍改造工程。

广纳贤才--合理优化师资队伍


  校舍改造工程改善了学校的硬件条件,优化了学生的读书环境,而最近几年的教师招聘工作则让农村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爷爷辈”教师逐渐退休,“叔叔阿姨辈”的教师逐渐多起来。
  徐春燕是抬头寺镇中学的一名年轻教师,2010年通过市经济开发区的教师招聘来到了该校任教,“徐老师教的可好了,我们都很喜欢她。”这是学生们给徐春燕的评价。从2010年加入到教师队伍后,徐老师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赢得了同学们的广泛欢迎。
  该镇近几年招聘的教师普遍都是高学历,他们年轻有活力,授课模式新颖活泼,学生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楼道里不再是沉寂一片,更多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和同学们的欢笑声。不单是学生们活跃了,教师办公室里的气氛也被感染了。目前,学校正处在新老教师交替阶段,年轻教师有活力、有激情,资格老的教师有经验、有方法,他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据悉,该镇最近五年学校教师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仅2010年,就有5名年轻教师到该校任教,目前,全校共有教师20余人,年轻教师已经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例。“今年上半年还将有多名教师面临退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将进一步年轻化”,抬头寺镇中心小学校长贺金波说。 (李幼婷 安维荣)

更多>>  经济开发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科教兴镇 着眼未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