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生姜书记”田光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
姜庄村红芽姜卖到胖东来

田光展示新采收的红芽姜


红芽姜采收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增收


农户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新购置的履带式运输车在田间作业


打包好的红芽姜直接装车发走


姜庄村红芽姜种植基地


  

□文/图本报记者李榕路龙帅本报通讯员梁民张凯
  10月24日清晨,走进禹兴街道姜庄村红芽姜种植基地,新姜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村民正忙着挖姜、去泥、剪枝、装筐、搬运,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的姜长势特别好,个头饱满,一大早就有客商在地头等着收哩!”忙着指挥装车的田光,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意。今年42岁的他,既是姜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禹青红芽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谁能想到,这位如今的“生姜书记”,曾在建筑行业打拼20余年,是远近闻名的项目经理。
  姜庄村土壤肥沃、气候温润,适宜根茎类作物生长。但长期以来,村民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增收渠道单一。2021年,怀揣着“让乡亲们富起来”的心愿,田光毅然返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为破解村民增收难题,禹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与姜庄村“两委”拧成一股绳,多次召开村民座谈会,走村入户倾听民意、问计于民。田光更是先后奔赴山东寿光、安丘、青州及云南等地,实地考察特色种植项目。结合本村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及市场需求,经过反复论证比对,最终确定引进云南的红芽姜品种,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带动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红芽姜是生姜中的一种优质品种,嫩芽呈鲜红色,纤维细、辣味适中,还耐储存运输,广受市场青睐。”田光介绍,种植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他邀请有着多年红芽姜种植经验的禹城老乡昝士涛加入,负责全程技术指导。从选种育苗、整地施肥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昝士涛手把手向村民传授技艺;田光也跟着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红芽姜的生长习性和管理要点,成为名副其实的“种姜能手”。
  2022年,姜庄村首次试种11亩红芽姜便喜获丰收,亩产达5000多公斤,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试种成功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参与热情高涨。去年,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共流转土地32亩;今年,种植面积进一步拓展至170余亩。据测算,今年红芽姜亩产可达6000公斤,按每公斤6元至8元的批发价计算,亩均收益超3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如今,姜庄村的红芽姜凭借过硬品质,已成为佳农、胖东来、盒马鲜生等全国知名连锁商超的稳定供应商,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产业发展不仅鼓起村民的“钱袋子”,还为大家提供就近就业的好机会。“在家门口种姜,每月能挣4000元,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正在田间采收的村民田娥说。据统计,合作社内共有固定员工10余人,在采收期能带动70余人就近就业,每年仅支付村民工资近100万元,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谈及未来,田光信心十足:“我们计划建设姜芽培育室、成品冷库等,逐步形成集种植、清洗、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打造‘禹城红芽姜’品牌,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更多>>  禹城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姜庄村红芽姜卖到胖东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视觉】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