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永不消逝的吆喝
  

□赵峰
  忽然想起儿时的吆喝来。
  在鲁西北的那个小村子里,每天都飘荡着那熟悉的声音。那是我们孩子们盼望的声音,那些吆喝带来了吃的、玩的、看的、说的,带来了故事,带来了热闹。
  你听——
  “换破铺衬烂套子,换针换线换洋火。”接着是“啷啷啷啷啷……”货郎鼓的声音响起,我们就知道是收废品的来了,这是吆喝声中最吸引孩子们的。这声音节奏简单,但在我们这些孩子的心中却是那么好听,因为那人的车上有孩子们爱吃的各色糖果,有孩子们爱吹的哨子、爱吹的洋茄子(气球),有女孩喜欢的扎辫子的红头绳……当然还有针线、顶针等大人用的各种日常用品。
  吆喝声、货郎鼓声就像集结的号角。一会儿就聚拢了许多人,有大人,有小孩。一些人拿着破铜烂铁、酒瓶、烂套子等来了,他们说说笑笑。大人换家里用的,小孩换吃的、玩的。说实在的,那时可换的废品实在少得可怜。我们小孩子,大都没东西可换,望着那些五颜六色的糖果,闻着那扑鼻的甜味,口水都流下来了。那时曾有一个愿望:有钱了,一定买好多的糖果吃!一定买好多的玩具玩!
  你接着听——
  卖香油的喊:“换香油了!”卖挂面的喊:“换挂面了!”卖锅饼的喊:“换锅饼了!”……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那时的香油特香,喝挂面汤也觉得好享受,锅饼干吃也有滋有味。是物以稀为贵吗?我觉得不尽然。有一次我和一个卖香油的熟人聊起此事,她说:“香油不香,不是掺杂、使假,而是芝麻品种变了。”我觉得此话很有道理,怎么说呢?原先,馒头老远就香甜扑鼻,现在近了才会闻到。原先棒子渣子熬了粥,喝在嘴里,好香好香;现在的渣子,无论你熬多长时间,都有个生味。我觉得这或许也是品种问题吧。
  你继续听——
  “磨剪子来抢菜刀……”
  在所有的吆喝声中,有一种最好听的声音就是磨剪子抢菜刀的。
  我们之所以喜欢磨剪子抢菜刀的吆喝,与一部戏剧有关。记得那是革命者接头的暗号,我们孩子们经常学着吆喝,而且吆喝得有板有眼。这种吆喝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要一口气喊出来。他们一根板凳肩上驮,一块石头加吆喝,这是我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上面这些可以叫名副其实的吆喝,但是,还有几种另类的吆喝。
  第一种,只敲梆子,这就是卖豆腐的。他们来了以后,只是一遍遍敲梆子:“梆梆梆,梆梆梆……”
  另外一种,可以叫无声的吆喝吧。挂驴掌的就属于这一种。一把钢铲,一堆钉子,多个蹄铁放箱中,这是他们的标志。在那时,只有生产队养牲口。那人呢,一找就找到。那个挂驴掌的,是个聋子,每次都板着脸。听村里人说,聋子一般都心狠。所以,每次看他切驴蹄子挂驴掌时,我都躲得远远的,但他从没和别人有过矛盾。现在看来,这个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还有些吆喝,因为年代久远,记不清晰了。现如今,村子安静了。年轻人大多去了城里,小孩很少了,许多人家关门上锁。听乡亲说,偶尔来个做买卖的,很少吆喝。那简单又丰富的吆喝,再也听不到了,但是,它却时常回荡在我的心里。

更多>>  禹城市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永不消逝的吆喝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