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827期 >> 第A4版:文化
相约浪漫七夕
  

□王玉美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是浸润着浪漫与期盼的古老节日。每当晴朗夏夜,银河如带横贯天际,牛郎星与织女星隔河相望,传说这夜,千万喜鹊会搭起鹊桥,让这对相思的恋人得以相聚。这份穿越星河的约定,让七夕成了中国人心中最动人的情感符号。
  七夕乞巧的习俗,早在汉代便已盛行。《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可见当时女子对灵巧技艺的向往。相传织女是天庭中最善织绣的仙女,她织出的云锦能映出日月星辰。于是每逢七夕,凡间女子便会摆上时鲜瓜果,对着星空祭拜,既祈求织女赐予巧手,更盼能得一段美满姻缘。
  宋代的七夕更是热闹非凡。《醉翁谈录》里描绘“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潘楼前的乞巧市集人潮涌动,彩线、绣针、花瓜、巧果琳琅满目,叫卖声、欢笑声交织成一片,热闹程度不输元宵灯会。那时的女子们早早就开始筹备,用彩纸折成蝴蝶、鸳鸯,用通草编出玲珑花饰,连寻常的谷种、绿豆也被放入锦盒浸泡,待长出两寸嫩芽,便成了“巧芽”。
  乞巧的方式,历来趣味盎然。最经典的当数“穿针验巧”:姑娘们手执五彩丝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能一口气穿过七枚针孔的,便被称为“得巧”,会引来众人艳羡。还有“喜蛛应巧”,将瓜果摆在案上,若有蜘蛛在上面结网,网丝细密整齐,便寓意“乞得巧”。更有地方流行“食巧”,把铜钱、银针、红枣包进饺子,吃到铜钱象征富贵,吃到银针代表手巧,吃到红枣则预示早遇良缘。
  七夕的应节食品中,“巧果”最具特色。以油、面、糖、蜜为原料,将糖浆与面粉、芝麻拌匀,擀成薄片后切成各式花样——有的捏成莲蓬,有的刻成鹊桥,入油炸至金黄,咬一口酥脆香甜。《东京梦华录》里称其“笑厌儿”“果食花样”,光是听名字就让人觉得可爱。除了巧果,案上还会摆着“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以及雕成奇花异鸟的“花瓜”。白藕被刻出莲纹,红菱缀上彩线,连莲蓬都被细心剥开,露出饱满的莲子,仿佛把整个夏天的丰饶都呈现在了供桌上。
  “南瓜棚下听私语”是七夕最浪漫的传说。待嫁的少女会悄悄躲在棚下,若能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便会得到忠贞不渝的爱情。这夜里,姑娘们还要“拜仙”:斋戒沐浴后,轮流在供桌前焚香,将心愿默念给星空。有盼嫁得良人的,有求绣艺精进的,也有祝家人平安的,每一句祈愿都像一颗星子,落在银河里闪闪发亮。拜完仙,“赛巧”游戏便拉开序幕,彩线在灯影中穿梭,针孔与丝线的每一次相遇,都像是与织女的一次对话。
  如今,穿针乞巧的姑娘少了,市集上的巧果也成了稀罕物,但七夕的约定从未褪色。情侣们会在这夜互赠礼物,老人会给孩子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连城市的霓虹灯都仿佛学着银河的样子,在夜空里铺展浪漫。“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的词句道尽了七夕的真谛——它不仅是一天的相聚,更是对长久陪伴的期许。
  相约七夕,是与传统的约定,让我们记得那些藏在习俗里的智慧与温柔;是与爱人的约定,让日月见证“执子之手”的诺言;更是与自己的约定,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留一份诗意给情感。
  留一点虔诚给美好。这夜,不妨抬头看看星空,或许能在银河的微光里,读懂千百年来人们对爱的执着——跨越山海,穿越时光,总有人在为一场相聚,静静守候。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相约浪漫七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