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晏北街道迎宾社区打造骑手友好社区
双向奔赴 共建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邢仁宇本报通讯员郭兆文

为骑手提供解暑酸梅汤


免费为骑手缝补衣物


“新”语信箱


  7月10日中午,送餐的午高峰刚过,美团骑手张士浩停稳电动车,熟练地走进齐河县晏北街道迎宾社区的“暖‘新’驿站”接了杯水,又将手机充上了电。“以前跑单时想喝口水都得找便利店,现在在社区里送完餐刚好能在驿站里歇歇脚,方便多了。”他边擦汗边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温暖的一幕,正是迎宾社区秉持“乐享友好,共享美好”服务理念,打造“骑手友好社区”的生动缩影。
需求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要让骑手们感受到社区的温度,首先得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为了摸清外卖骑手、快递员这些“城市穿梭者”的真实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可没少下功夫,他们以骑手需求为导向,通过专题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工作节奏、生活状况与实际诉求。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十几位骑手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夏天车座能烫掉一层皮,想找个树荫歇脚都难。”“小区楼栋号乱,新手常绕晕。”“手机没电比没油还急。”……骑手们掏心窝子的话,被一条条记在社区党委书记的笔记本上,字迹密密麻麻。
  为了让沟通渠道更畅通,社区特意在驿站门口放置了个“‘新’语信箱”。定期开展的“与小哥面对面”微访谈更成了固定节目,几张椅子围个圈,大家边喝水边聊天。骑手王立元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时,随口提了句“电动车扎胎后推不动”,没过几天,驿站就多了个打气筒。“原来我们的话真有人听,还真能办成事。”现在,骑手们路过信箱总会多看两眼,谁有新想法,就写张纸条塞进去。
  这些收集来的“心里话”,被社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服务清单”:从充电插座的高度到药箱里常用药的种类,从休息座椅的角度到雨伞的摆放位置,每一项都带着烟火气。“把骑手的需求当自家事办,清单才能变成幸福账单。”社区党委书记李雪说。
不止歇脚 更有牵挂
  “孙哥,今天理不理发?许大姐一早就来了!”周五上午的“暖‘新’驿站”里,社区网格员询问刚进门的快递员孙兴振。驿站靠窗的位置,三位骑手正享受着理发师免费剪头发,电动推子的嗡嗡声里,混着手机充电的提示音和饮水机的水流声,像个热闹的大合唱。
  “小憩有座、渴饮有泉、充电有源”,这是骑手们最朴素的需求,也是迎宾社区打造“暖‘新’驿站”的初衷。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小区党支部设立的“暖‘新’驿站”,就像一个温馨的小家:饮水机、充电座、医药箱、雨衣雨伞等设备工具一应俱全。“这里的设施太全了,有一次我送餐时不小心擦伤了腿,在应急药箱里找到了碘伏和创可贴,很快就处理好了伤口。”孙兴振对驿站赞不绝口。
  设施准备得齐全,服务也没落下。驿站内每周定期开展衣物缝补、爱心义剪、技能培训、家庭关爱等7项特色服务。“在迎宾社区,有地方能休息,还有人关心照顾,感觉就像到家了一样。”外卖骑手张强笑着说。
  小区里的路牌也悄悄变了样。以前歪歪扭扭的指示牌被换成了彩色的“骑手友好路线图”,每个楼栋号旁都画着小图标:3号楼旁是棵小树,5号楼旁是个滑梯,都是骑手们熟悉的地标。“现在送餐不用再打电话问‘是不是广场旁边那栋’了。”新手骑手白海洋边看路牌边说。社区还牵头制定了《骑手友好社区公约》,物业、居民、骑手三方共同约定行为规范、服务标准与沟通机制。“有了这个公约,我们和居民之间的矛盾少了很多。大家相互理解,彼此关照,感觉特别好。”白海洋深有感触地说。
  社区的关爱不止于日常,更渗透在每个重要时刻。春节期间,社区联合团县委、街道团工委开展“骑手之家・友好同行”新春主题活动,组织骑手家庭开展亲子互动写“福”字,在墨香年味中共度温馨时光;炎炎夏日,社区工作人员提着冰镇酸梅汤站在路口,给正在跑单的骑手们送去清凉。
  济北郡小区周边的商家也加入了这场温暖接力。社区党委在原有外卖商家基础上,额外发展了5家“骑手友好商家”,为骑手们提供更多便利服务。优鲜首选超市的店长总把切好的西瓜端给路过的骑手;街口的理发店挂出“骑手理发半价”的牌子,老板说“他们戴头盔压坏的发型,我得给修得精神点”;就连最忙的快餐店,也会给晚班骑手留份热乎饭,“这些孩子风里来雨里去,咱递瓶水、给个座儿,不算啥。”小杜炒鸡老板杜利平的话,说出了商家们的心声。
骑手变身社区“千里眼”
  “张师傅,您上次说的5号楼路灯,物业已经换了新灯泡!”社区网格员在“骑手议事群”里发的消息,很快引来一串点赞。今年5月,骑手张强在“邻里议事会”上提了句“二期5号楼附近照明昏暗,夜晚出行不安全”,几天后,路边的灯就多了一盏,照亮了社区黑暗的角落。
  社区定期邀请外卖骑手、快递员代表走进“邻里议事会”,“你们天天在小区转,哪块地砖松了、哪棵树该剪了,比我们清楚。”第一次听到这话,不少骑手心里一动:“原来我们不是外人。”现在,议事会成了骑手们的“主场”,谁发现消防通道堆了杂物,谁看到绿化带被踩出了小路,都会在会上摆出来说道说道。
  李雪常说:“骑手们的电动车铃,是社区治理的‘提示音’。”从匆匆而过的“送货人”,到操心社区事的“家里人”,从“为他们服务”到“与他们共建”,迎宾社区持续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的更多可能。通过持续地服务与引导,骑手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从“服务者”转变为“参与者”,成为美好家园的共同缔造者。晏北街道迎宾社区的实践,不仅为打造“骑手友好社区”提供了有益借鉴,更展现了城市治理中多方协同、共筑美好的强大力量。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双向奔赴 共建美好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