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416期 >> 第A1版:要闻
无人机飞防作业 植保机械化水平达95%
华店镇:科技范十足的“一喷三防”

  本报讯(记者李晓楠通讯员吕金泽李攀)当前,正值小麦返青拔节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关键阶段,华店镇积极引入科技力量,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高效推进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下“加速键”。
  4月14日,华店镇小张村的麦田里,36岁的宋建绩站在田埂上,手指轻点手机屏幕,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装载着农药的无人机在5米高空匀速掠过麦浪,机翼下的喷头均匀喷洒着杀菌剂。短短几分钟,大片麦田的喷洒作业便已完成。
  宋建绩是华店镇的种粮大户,也是无人机飞手团队的队长。“以前,一亩田喷药至少需要一个工人半天的时间,现在用无人机,200亩地两小时搞定。”宋建绩介绍,眼前这台无人机采用北斗导航系统,可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喷洒农药的效率是人工的40倍以上,施肥效率是人工的30倍以上,过去传统人工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几个小时。
  自华店镇联合农业农村局启动“无人机植保全覆盖”工程后,宋建绩率先购置了大疆T50植保无人机。这一设备单架次作业面积达20亩,效率是人工的60倍。同时,无人机搭载的毫米波雷达和双目视觉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小麦高度和密度,精准控制喷药量,使农药利用率提升至80%。
  宋建绩算了笔经济账:传统人工打药每亩成本40元,无人机飞防每亩成本仅15元。更重要的是,无人机喷洒均匀,使小麦亩产由此前的600公斤提升至675公斤,按每公斤3元计算,每亩可增收225元。“以前种地赚的是辛苦钱,现在靠科技赚钱,轻松多了。”宋建绩说。
  “无人机精准施药减少了农药用量,华店镇农田面源污染大幅下降。同时,引入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实现了‘藏粮于技’与‘藏粮于地’的双重目标。”华店镇农业农村办主任张利称,如今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已从最初单一的病虫害防治,逐渐普及拓展至除草、施肥等多个环节,技术也日趋成熟。
  近年来,华店镇聚焦高科技智慧农业发展和“新农人”培育,持续加大对数字农机装备以及新型农机的推广力度。同时,为调动农户购置新型无人机积极性,该镇每年制订农业补助扶持政策,对规模种粮经营主体购置无人植保飞机的,给予一定额度的购置补贴,降低经营主体的购置成本。
  目前,华店镇小麦种植面积达9万余亩,全镇农业无人机保有量达70余台,农业无人机飞手80余名。眼下,全镇小麦种植已经进行飞防作业2遍,植保机械化水平高达95%。“我们将继续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飞防等现代农业新技术,扩大技术的应用范围,指导农户合理用药,提升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水平,为粮食丰产丰收筑牢技术根基。”张利说。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华店镇:科技范十足的“一喷三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