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50312期 >> 第A1版:要闻
一块闲置地撬动百亿产值
——齐河盘活低效用地赋能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李榕本报通讯员宋景超

俯瞰西卡德高(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


工人正在监测自动化生产线情况。记者孟志远摄


  一边是闲置低效用地长期“晒太阳”,占据城镇、园区核心位置;另一边是能拉动经济的新项目无地可用、落地难。如何破题?针对这一现象,齐河县积极探索闲置低效用地盘活新路径,把低效闲置用地“腾”出来,将优质项目“装”进去,为全县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一年来,齐河以“腾笼换鸟”方式引进项目30余个,盘活闲置低效用地23处、2000亩,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挖掘存量——
  盘活一块地
  引来20余家企业
  2月28日,在齐河云商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卡德高(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一批瓷砖胶产品订单。“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份,预计一季度产能将达到3万吨,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力争首季‘开门红’。”西卡德高(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供应链经理付超说。
  西卡德高是世界500强西卡集团旗下的知名品牌,公司致力于绿色低碳环保建材生产。这片充满生机的厂区占地2万多平方米,包括生产、仓库、品控、化验室、设备部五大区域。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闲置的旧厂房。“当时,集团有意布局山东市场,但厂房选址成了难题。”付超回忆称,如果采用自建方式,项目至少需要1年多时间才能达产,这将延迟集团快速布局山东的计划。
  在齐河经济开发区,西卡德高迎来了惊喜。由国有平台公司回购并精心改造的厂房,从空间布局到基础设施,都与西卡德高的需求高度契合。稍加改造,就能迅速投入生产。“落户于此,光建设成本就节省了近千万元。而且,与新建厂房相比,缩短建设工期半年,为抢占市场赢得了宝贵时间。”付超说。
  如今,西卡德高在齐河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2024年西卡德高实现产能15万吨,销售额达到2.8亿元。“眼下,企业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同样采用盘活闲置旧厂房的模式推进,将推进精益生产和自动化,持续提高产能。”付超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西卡德高正是齐河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助力项目快速落地的典型案例。近年来,齐河县自然资源局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通过闲置厂房租赁、整片征收再开发等创新模式,推动闲置低效用地有序退出、高效盘活。以西卡德高所在的云商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例,该园区总占地面积500亩,通过综合盘活利用,先后吸引西卡德高、京东亚洲一号、中品数控、山东慕尔斯新材料、山东高速满易物流等20余家优质企业落户,创造出超过200亿元的年产值。经过初步测算,该地块的容积率由原来的0.6提高到了1.5以上,平均缩短新企业施工投产周期1年以上,进一步激发了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内生动力。
“零地”技改——
  推动企业
  向“新”向“质”长高
  低效用地再开发,前期投入较大,收益周期长。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撬动企业与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成为齐河持续探索的关键命题。其中,“零地”技改模式成为引导企业投身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典型做法。
  2月27日,走进齐河县金能化学(齐河)有限公司4万吨/年山梨酸钾项目现场,“焕新升级”的5层厂房让人眼前一亮,车间内球粒钾自动化生产线马力全开,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目前正在进行试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底。”该公司副总经理高文杰说。
  该地块原本是金能公司建设的6万吨/年白炭黑项目和10万吨/年苯加氢项目,因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产能过剩,造成项目停产、厂房拆除,致使土地资源和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们想要布局新赛道提升竞争力,但这里此前是一层小平房,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高文杰坦言,土地供需紧张、用地成本高涨、空间利用率低等因素,成为制约企业突破发展的瓶颈。
  如何破解?“必须向存量土地要更大的产出效益。”齐河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冯义民一语中的。为此,他们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工业用地,实施“零地”技改。“零地”技改指工业企业在不涉及新增用地前提下扩建、改建、单纯购置等技术改造项目,是拓展土地利用空间,推动企业提质升级的有效途径。属地政府齐河经济开发区积极与企业对接,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引进4万吨/年山梨酸钾项目。
  “零地”技改推动了企业向“新”向“质”长高。“通过这一模式的实施,我们将低矮厂房改造成7幢5层的工业标准厂房,使用面积由此前的2.1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4.5万平方米。同时,加大智能化改造,建成2条球粒钾自动化生产线和4条柱状钾生产线,生产效率和亩均产出率均较此前提高了3倍,今年公司销售额有望突破4亿元。”高文杰称,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被列入德州市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名单。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新增就业岗位300个以上,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梨酸钾生产基地。
  “实现低效用地的‘漂亮’转身,是‘腾笼换鸟’的核心,也是进一步打造区位优势的要求。”齐河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李青称,以产业空间再造,推动产业生态重构,“零地”技改让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亩均产出率大大提升,对于该县的产业升级,无疑是一剂良方。目前,全县共有26家企业已完成或正在推进“零地”技改项目,改造企业旧厂房面积10万平方米,实现平均容积率1.3以上,有效利用闲置、低效用地700余亩,预计增加工业产值近50亿元,激发企业“向上生长”。
精准“画像”——
  数据赋能
  实现“云上选地”
  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在齐河经济开发区,总投资50亿元的年产2万台/套新能源增程式发动机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甲醇增程式发动机项目由氢醇动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主要生产甲醇新能源汽车增程器和数字化高性能微型发电机组,是山东省重大项目。项目全部达产后,将进一步促进齐河新能源产业集群链式发展。
  落地之初,企业曾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块。为解决这类问题,齐河县自然资源局将低效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标注上图,并将相关信息数据与各招商主体单位和经济开发区共享。
  “经梳理,我们共整理出5000余亩土地,通过政府收购等方式进行回收,提前预判土地如何实现高效利用,完善相关手续,然后制作出一张‘土地地图’,新上项目可以在图上选择合适的用地。”冯义民称,通过沟通协调,最终从另外一家企业低效用地中“切”出来一块,为氢醇动力项目供应100亩工业用地,与招拍挂出让方式相比,节约时间最少1个月,既满足了项目用地需求,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在盘活闲置、低效土地的工作中,齐河县将“精准”二字贯穿始终。在实际工作中,编制《齐河县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对辖区内土地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城镇低效用地摸底调查台账,实行动态更新管理,并将低效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标注上图,企业可直接“云上选地”,大大节省选址时间。同时,强化部门联动,属地政府、财政、住建、工信、发改、行政审批、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实现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项目选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有机结合,让项目快速落地、投产。
  此外,针对当前建设用地批后监管难度大,闲置低效等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压力大等问题,齐河县自然资源局将供地和供后监管紧密衔接,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开发情况,进一步挖潜盘活用地空间,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地尽其用,探索出了一条以节约集约促转型、助发展的新路子。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齐河盘活低效用地赋能高质量发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