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41211期 >> 第A2版:要闻
齐河县晏城街道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三力”齐发 深耕富民强村产业

张相村闲置建设用地“变身”现代物流产业园


俯瞰晏城街道乡村


  

□文/图本报记者孟志远本报通讯员刘键
  在齐河晏城街道办事处,一面墙上挂满了“中国美丽乡村典范镇”“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在这些荣誉背后,离不开党建这个坚实后盾。晏城街道有49个村,常住人口超过17.4万人,如何为乡村发展“提挡加速”、村民幸福“加码”?近年来,晏城街道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党建引领,将基层党建的重点由“事”向“人”转变,聚焦村级党组织带头人、乡土人才、群众等关键群体,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干事创业凝聚力的“三力”,深入挖掘闲置土地潜力,发展特色产业,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闲地“生金” 产业发展多点开花
  近日,在晏城街道张相村旁,映入眼帘的是来来往往的施工车辆,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加紧施工,一座崭新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已显雏形。而在8月之前,这里还只是一片闲置的村集体建设用地。
  张相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建介绍,因为村子距离城区近,交通便利,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园的优势,所以在村党支部组织的乡村振兴村民大会上,将闲置建设用地用于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的想法“广而告之”后,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同意。
  “群雁高飞头雁带”,基层党组织就如同乡村振兴中的“头雁”。晏城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指导张相村及周边如前甄村等村庄共同清理出50多亩闲置村集体建设用地,并完善基础配套,又积极联系德州疆通商贸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此建设物流园。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明年3月份投入使用,届时村集体年可增收50万元以上。
  其实在张相村,像这样的盘活闲置建设用地的做法早有先例。2017年之前,在张相村附近有一片荒废了5年有余的砖窑厂,该砖窑厂不但无法为村集体创造效益,还十分影响村容村貌。为此,张相村党支部协调多方力量,清理闲散地58.5亩,并通过“村党支部+第三方+村民”的方式盘活利用闲置窑厂。在晏城街道、甄营党建联合体协调下,2017年引进山东飞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公司承租土地,投资300万元兴建厂房。
  与张相村不同,作为城中村的大魏社区,通过改造开发旧村址,规划建设商业住宅、沿街商业,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2022年,大魏社区筹集资金2亿元,规划建设了7.2万平方米的南门里商业街。2023年年底该商业街正式运营,目前已入驻商户256家,安置就业人数1000余人,其中安置大魏村村民150
  多人,村集体每年保底收入达到1200万元,解决了村集体正常运转和村民长期生活保障问题。该街区已成功申报省级创业街区。
  近年来,借助村庄“拆危清残”行动和“三资”专项整治,晏城街道对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进行排查清理、盘活利用,促进村集体增收。除了张相村、大魏社区盘活闲置用地案例外,姜屯、葛李村也累计整理出集体建设用地150多亩,并采取集体成立公司管理运营、村民入股的方式,规划建设了2.7万平方米的厂房用于租赁,除去村民分红,每年村集体收入均突破了100万元,发展家底愈发厚实。
  村企共建 抱团共富“齐步走”
  “家门口就业,既能学一项技能,还能赚钱、顾家,感觉很幸福。”近日,在晏城街道甄营党建联合体张相村飞超“共富车间”内,几名正在组装汽车配件的村民笑着说。
  村边建起工厂,为村民创收致富提供了新的机遇。飞超“共富车间”是张相村与山东飞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成果,该项目盘活了闲置用地,用于建设新能源矿用车辆相关零配件制造基地以及年产一万吨润滑油生产线。
  2020年,该项目建设完成后,甄营党建联合体党总支依托“党建引领、产业为基、组织联建、村企联动”的共富模式,为飞超公司选派党建指导员,孵化成立了山东飞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精准链接村企两端供需。在村党支部的有力推动下,飞超公司内部特别设立了“共富车间”与灵活的“零工生产线”,专注于零部件的高效生产,主要由村民进行单独组装作业。截至目前,飞超公司的“共富车间”已累计为村集体带来了7万元的可观收入,并在用工高峰期提供了70余个就业岗位,每位就业者的月收入均达到3000元以上。
  “晏城街道依托党建联合体平台建设,利用闲置用地建厂房的优势,引导企业与农村党组织结对联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共富。”晏城街道党建办公室负责人魏善臣介绍。
  在晏城街道的引导下,孟井村则将目光投向发展加工农产品产业上。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孟井村村民和集体收入比较单一,且留守人员较多,村民生活并不富裕。为解决这一难题,晏城街道三合党建联合体通过多方考察,决定尝试发展红柳加工项目。2021年,孟井村引进优质红柳资源和生产技术,并利用闲置房屋,孵化成立了孟井村红柳加工坊,将红柳枝条加工成烧烤专用的“红柳签”。通过“第三方+用工需求+村民就地转化劳动力”的方式,扩展订单来源。发展至今,孟井红柳加工坊已经与山东、河北、河南等多个省市批发商建立了长期合作供应关系,产品供不应求。不仅如此,一些村民看到了红柳加工的前景,纷纷尝试成立小型加工点,进行流水线生产。在孟井村红柳加工坊的带动下,当地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红柳加工基地,在行业内逐渐打出了名气。
  与孟井村类似,晏城街道前甄村发现黏豆包深受年轻人喜爱,但当时在齐河却鲜有成规模的生产。发现商机后,2022年,前甄村引入“共富红色合伙人”,共同创立了黏豆包工坊。为扩大销路,村党支部组织村民们通过拍摄抖音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引流,前甄村的黏豆包逐渐在当地打出了名气。除了零售市场的拓展,前甄村还与40多家超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平均每天能销售出1000多个黏豆包。2023年,他们更进一步,在县城开设了实体店,不仅销售多种口味的黏豆包,还新增了熟食产品线,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飞超“共富车间”、孟井村红柳加工坊、前甄村黏豆包工坊都是晏城街道推动村企联建、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共富的成功典范。今年以来,该街道畅通村企合作渠道,发动企业将产业链、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建设“共富工坊”“共富公司”中,以市场手段推动共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截至目前,晏城街道已先后打造“共富工坊”14个、“共富公司”3家、社区微工厂8处,解决居民家门口就业500余人。
  人才赋能 “群雁返乡、归晏兴齐”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晏城街道的乡村振兴蓝图中,人才赋能犹如强劲“引擎”,驱动着各项事业蓬勃向前,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土地注入鲜活力量。
  “开播两小时,卖出500多单,成交额6.7万元……”日前,在晏城街道红庙朱村的众创电商产业园,刚结束一场直播的创领电商公司负责人尚强难掩兴奋,谈及当下业绩笑意满满,“今年销售形势不错,业绩一路攀升!”这位刚满30岁、有着数年电商从业经历,辗转杭州和上海等地直播带货的年轻人,两年前被齐河县优厚的政策、优良的创业环境吸引,最终在众创电商产业园落地扎根,开启事业新篇。
  值得一提的是,众创电商产业园的创始人朱凯也是一位返乡创业人才。在外打拼多年的朱凯对电商行业甚为了解,2021年在晏城街道的人才招引之下,他决定返回红庙朱村创业。通过两年的发展,众创电商产业园已成为齐河首家集农特产品展示、仓储物流、线上销售、品牌打造、主播孵化、网红直播带货于一体的大型电商直播基地。
  为了更好地扶持齐河初创电商企业,朱凯还成立了电商直播学院,为农村电商服务站人员、热爱电商的村民、大学生、传统电商经营者、返乡创业青年、电商企业运营人员等开展电商直播培训讲座40多场,培训学员800余人。
  培训给力,直播省力。截至目前,众创电商产业园已签约成熟网红主播30余人,年直播带货齐河特色农产品1000余场,直播带货实现齐河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6000万元。
  返乡创业人才如“归巢鸿雁”,带回资金、技术与新理念,成为乡村发展的生力军。小高村党支部书记陈毅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1990年出生的他在外漂泊8年后,毅然决然返乡投身家乡建设浪潮。今年6月,陈毅成功当选小高村党支部书记。走马上任后,他迅速梳理村庄发展脉络,结合市场所需和自身资源,带领村民在村林地周边荒地种上柳树、播撒金蝉种子,凭借这一妙招,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当时,村民购置生活用品需长途跋涉进城。陈毅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积极动员助力返乡青年甄玉玲开设生活超市。各类平价好物琳琅满目,极大便利了小高村及周边村民生活,村民们满心欢喜:“这下可不用再跑远路买东西了,真方便!”
  在人才回引这场“战役”里,晏城街道精心打造“群雁返乡、归晏兴齐”品牌,各村动作频频,累计举办返乡人才茶话会、观摩座谈会等活动55次,精准对接在外能人174名,挖掘出有返乡意向者51名,回引能人返乡创业57名、返乡任职10名,另有82人参与公益事业,捐献资金30万余元。其中,东宋村和红庙朱村巧借人才回引东风,发动在外能人捐款注资,设立公益基金,精准对接并有效缓解了村内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方面的迫切需求。
  魏善臣表示,晏城街道将坚定贯彻“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挖掘和发挥每一位人才的独特价值与潜能,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力”齐发 深耕富民强村产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