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40313期 >> 第A4版:文化
春在溪头荠菜花
□张玉航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在乡村,最早唤醒春天的往往不是那娇艳柔弱的桃李,而是那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荠菜,随着阳光渐暖,冰雪初融的大地上渐渐地舒展了绿意,那原本浮在田埂、河边那缥缈轻薄的绿纱也逐渐厚实清晰起来。
  尽管荠菜的绿意那么亮眼,但细观它们还是那么的平凡:锯齿状的叶子,细密的白色花苞,粗壮的根茎,显然造物主设计得不太细致,如同一个乡下粗手粗脚的农人。相较于春天各种美丽花朵精巧娇艳,她看起来就像一个“配角”。但就这样的“配角”在骨子里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执拗与孤傲。千百年来,它总是生活在自然中,那茎叶里流动的是千百年未变的基因与滋味。
  中国人食用荠菜的来历已久。在《诗经》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而《楚辞》中也有“故荼荠不同亩兮”的词句。而在美食精细化的宋代,北宋苏东坡在扬州为官时,就常去扬州西北郊蜀冈中峰上凭吊恩师欧阳修,在凭吊完恩师后顺便再挖上几把鲜美的荠菜。他常用鲜荠菜与白萝卜、粳米同煮,慢熬成羹,此羹在扬州流传下来,名称“东坡羹”。到了现代,最会吃的莫过于汪曾祺先生了,他在《故乡的食物》中曾描述了他故乡对于荠菜的做法:荠菜焯熟剁碎,切香干为丁,入虾米,同拌。装盘时用手堆成小塔,临吃推倒。同时,他还记载了另一种吃法: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蕈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汪老的文字精练无比,寥寥数字便展现出饮食的精致,勾起人的馋水。我记得小时候,在春天,母亲也曾带我去采过荠菜。一把小铲子,一个箩筐,半天时间,荠菜便装满了箩筐。将荠菜洗净,晒至半干,切碎加炒熟的鸡蛋,包成饺子,投入柴锅滚沸的热水中。刚出锅的饺子,咬一口便是荠菜的鲜,细细品出的是春天的香,那滋味,至今难忘。我想,即便是柴扉掩门,有一把荠菜作为春天的犒赏,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吧。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春在溪头荠菜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