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40313期 >> 第A4版:文化
孟春之月 盛德在木
□裴金超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在历史的长河中,树木不仅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载体。古人对植树造林的热爱可谓是深入人心,不论是文人还是政治家,无不将种树视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古人对植树的热爱,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更深深嵌入了他们的诗歌、散文和历史记载之中。从陶侃的“常课诸营种柳”,到陶潜的“五柳先生”,再到苏轼的“东坡种松法”……每一位都与植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朝陶侃,一位军事严谨、治军有方的将领,他的重孙陶潜,即陶渊明,更是与植树情缘深厚。陶渊明在田园水泽插柳,住房前种了五棵柳树,号称“五柳先生”。他的诗中充满了对柳树的热爱:“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幅宁静的田园画卷,更折射出他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
  唐代的白居易,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他做官做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任忠州刺史时,他亲自掏钱买花树,率领童仆,荷锄在城东坡,挖沟引水,培土栽种,绿化荒山,改善环境。他的劳动成果不仅美化了自然,也陶醉了自己。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大力提倡植树,他的《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中说:“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他还发动民众绿化柳江沿岸,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了更多人参与植树。
  苏轼,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少年时就爱种树,他的《戏作种松》诗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他的种树经历丰富,技术精湛,以至于人们称他的种树方法为“东坡种松法”,并将其写入《东坡杂记》中。任杭州知州时,他在西湖筑堤,种植芙蓉、杨柳,打造了“苏堤春晓”这一西湖十景之一。即使谪居黄州时,他仍不忘栽种柳、桑、竹、枣、栗等树木,用实际行动美化环境,造福后人。
  宋太祖赵匡胤对种树能人格外器重,他会免除其赋税以示鼓励,并将植树实绩与官员考核直接挂钩。这种政策使森林面积大大增加,宋太祖还规定,砍伐枣树、桑树作薪柴烧的人要受惩罚。
  晚清重臣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动员湘军在大道沿途遍栽柳树,这些柳树不仅巩固了路基、防风固沙,更为行人提供了遮凉。这些柳树被称为“左公柳”,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些古人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植树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古人的故事中汲取智慧,继续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绿色的传承永远延续。
  春风又绿江南岸,植树节至,人心亦随之荡漾。孟春之月,乃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手持铁锹,肩扛树苗,共赴一场绿色的盛宴。遥想古人言:“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古人尚知植树造林,以养天地之气,况乎今人?植树节的设立,意在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此月之重要,可见一斑。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孟春之月 盛德在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