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31101期 >> 第A1版:要闻
晏城街道大杨村发展果蔬大棚增收致富
50余大棚户年收入均超10万元

  本报讯(记者孟志远通讯员刘键)10月20日,走进晏城街道大杨村,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枝头,十分喜庆。
  “我一共种了5个大棚,其中3个高温大棚种西红柿,两个大棚种西瓜。每年收入能达到二三十万元。”大杨村村民杨保国介绍。
  1992年之前,大杨村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落后村,人均年收入只有800元。1992年,大杨村党支部瞄准大棚蔬菜,在村内进行土地调整,开始大规模地开展大棚种植,年内大棚数量增加至75个,到1995年超过100个,2000年达到600多个,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白菜等蔬菜。除此以外,大杨村还建成草莓、葡萄等生态采摘园。截至目前,村里的大棚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50多户,占到全村五分之一以上。
  杨保国就是靠着种大棚致富的。没种大棚前,杨保国家在大杨村是数得着的贫困户,一家四口人,只有3间小破屋能住。后来村党支部支持贫困户建大棚,他踊跃报了名,如今,不但买了汽车,还在县城买了楼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最开始发展蔬菜大棚,村民心里没底。”回想当初的情形,大杨村党支部书记杨江林坦言自己碰了一鼻子灰。没有经验,他就带领党员干部和种植户多次前往寿光、淄博等地考察学习,经过反复对比商议,大杨村建设了投资低、见效快、易管理的西瓜圆拱棚200亩、多样化高温蔬菜大棚400余亩。党支部牵头开展服务,统一为种植户提供肥料、地膜、技术指导等,并建成蔬菜批发市场,组建果蔬销售专业队伍,既方便了村民种植销售,又促进了村集体增收。2010年,该村蔬菜园区被评为国家级高标准蔬菜示范园。
  在提升传统种植业水平的过程中,杨江林发现乡村观光游已成为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我们村紧邻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附近建有泉城欧乐堡动物王国等大型旅游项目,还有国家级高标准蔬菜示范园这块‘金字招牌’,有了这些优势我们一定能发展好。”杨江林信心满满地说。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大杨村建设高标准草莓大棚8个、葡萄大棚4个,并在村周围高速出入口打出采摘广告,吸引大量外来游客采摘,有力拉动了经济发展。
  “我们计划把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以上,大力发展果蔬采摘,并利用好我们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叫响大杨村的果蔬采摘品牌,靠特色农业不断为老百姓增收。”杨江林表示。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50余大棚户年收入均超10万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