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30913期 >> 第A1版:要闻
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赵小燕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体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呈现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显示,报告期内,高校院所转化合同总金额约为1582亿元,同比增长约25%。也应看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相比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必须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助力广大科研人才把论文从“纸上”落到“地上”。
  用好评价指挥棒。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必须把好评价这一关。随着科技评价改革不断深化,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情和创新活力得到极大激发。着眼未来,要加快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环节和阶段,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完善延时评价标准,对科技成果在转化、生产以及进入市场后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准确、客观、全面。此外,还应注重对科技成果的外部评估和监督,探索建立规范专业的第三方评审机构,让市场、用户参与科技成果评估。
  打通产学研创新链。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能有效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突破现有产业链的瓶颈,提高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和产业链的附加值。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中的功能定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畅通流动,有助于提高创新效率。
  营造创新强磁场。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必须大力营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进一步调动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增强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要转变服务理念,坚持在管理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推进人才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方式,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探索个性化服务模式,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通过典型选树、奖励表彰、舆论宣传等措施,在社会上不断营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攻坚克难、接续奋斗,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定能让科技创新释放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
  (转自《人民日报》)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