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30913期 >> 第A2版:要闻
医养并重实现“老有颐养”
——齐河打造“黄河水乡 生态齐河 长寿之乡”之医疗康养篇

中医药知识科普


防老抗衰产品研发


患者挂号智能化


县人民医院新院区。记者孟志远摄


  

□文/图本报记者王岳琪本报通讯员闫飞尹珉
  “老有颐养,病有良医”是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养老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需求。”县卫健局党组成员刘成芬表示,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是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他们积极加快推进新时代医养结合工作,通过医养并重、深入融合发展,实现养老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齐河持续推动医疗与养老在政策、资源、服务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专门组建医养健康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医养结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加大医养结合政策支持和“放管服”改革力度,大力发展医养产业。随着齐河医疗水平提档升级、养老机构扩容提质、医养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走出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新路子。
优化医疗资源
推行“医康养护救”五位一体模式
  9月7日早上8点多,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前来就医的患者多了起来。“医院的无障碍设施完善,指示标识用的都是大字体,一眼就能看见……现在岁数大了,腿脚、眼神都不是很好,医院为我们老年人考虑得真周到。”一位陪老伴来就诊的市民表示。
  “医院所有进出口采用的是无台阶设计,就是为了照顾老年人和腿脚不方便的患者。”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像类似暖心的小细节还有很多,例如专门配套了老年电梯、老年人就医服务处;扫一扫自助服务机上的二维码,手机自动生成室内导航;每个自助服务机旁都配备了服务人员;打印机专门设置在医保报销处旁边,为的就是让群众少走几步路……
  为了让老人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齐河立足建设“健康齐河”,重点推进医疗综合体、紧密医联体、医养综合体“三体共建”,高标准建设了省内一流的现代化高端医疗综合体。同时通过积极引入外部优质医疗资源,着力强化优质医养资源供给,推行“医康养护救”五位一体医养模式。
  8月13日一早,县人民医院心电诊断科副主任张宗船刚上班,就收到了宣章屯镇耿庄村卫生室通过“区域远程心电信息智慧平台”发来的心电图,经过仔细诊断后,张宗船在评估分级里选择了“普通”,并将诊断书上传至智慧平台。据了解,患者今年80多岁,出门不方便,最近总感觉胸口闷,便去村里的卫生室作了检查,得益于“区域远程心电信息智慧平台”,患者不用再特意跑到现场去看病。
  去年,县人民医院建立远程心电服务中心,依托“区域远程心电信息智慧平台”,与14家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95个村卫生室联网,实现“基层心电检查、县级诊断指导”的诊疗服务模式。
  “我们通过诊断,将病人情况按照普通、预警、危急进行分类,对于情况危急的病人,第一时间电话通知其去医院就医。”张宗船介绍,仅今年以来,通过平台发出去的危急信息就有29条。远程心电服务不仅解决了“群众少跑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危重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除了和基层医疗机构联网实现远程诊疗外,县人民医院同样打通了国家级、省级医院的联系渠道,成立了多学科会诊中心。每周二和周五邀请北京肿瘤医院专家、每周六邀请北京安贞医院专家来院坐诊,齐河居民不用出县城就能享受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让很多需要定期护理的老年人最为称赞的,是县人民医院近期推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服务”,为出院患者以及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近日,患者马女士的家属便在网络平台上预约了PICC导管维护。接单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与马女士沟通,为其进行病情评估,在预约时间上门服务。
  “没想到现在医疗护理也可以像网上‘点外卖’一样方便了,真是又专业又方便啊。”马女士表示。
集聚高端产业
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大健康服务产业链
  医养结合,齐河瞄准的是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方向——从引进医养机构,到建设医养健康产业园,再到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齐河抓项目、强品牌,夯实了康养产业发展之基。
  9月12日上午,在华店镇红枫树养老公寓,值班医生和护士正例行巡视,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血糖,进行康复指导。“这样的巡视是我们每天的常态化工作,通过巡视能及时发现问题、监测问题、形成工作报告,从而掌握每位老人身体康复及疾病发展情况,全方位监测老人健康状况。”红枫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刘国华介绍。
  红枫树养老公寓是我县较早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之一,他们通过打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养老模式,建设起“治已病、防未病”的服务体系,使入住老人小病不出楼、普通病症不出院。公寓设计床位280张,配有60名护理员,其中15名医护人员,负责老人们的康养保健工作。
  “我们为每位入住老人建立了规范化健康档案,在老人入院时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并坚持每年开展体检工作,将体检报告记录成册,放入老人档案。”刘国华说,医院还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以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为施治基础,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开展头部推拿、药物熏蒸、灸疗、拔罐、刮痧等传统治疗项目,有效缓解老人慢病症状,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齐河医养健康产业园区实现蓬勃发展。位于齐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保利医养健康产业园依托齐河县黄河国际生态城各类优质资源,规划六大核心康养主题,汇集了三甲医院、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国际医养人才港、度假酒店等重点医养健康元素,建设全生命周期健康产业集群。
  除了养老机构外,高端医疗产业的集聚也为齐河康养品牌的树立提供了科技支撑。
  “我们目前研究的基于激动剂的肿瘤免疫治疗,应用新型生物材料负载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病等技术,具有行业领先水平。”8月16日,在山东卡森细胞治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嫣然告诉记者。该公司专注于干细胞治疗技术、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生物样本储存等方向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获得多项国家、省级荣誉,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优势,申报专利31项。公司的很多科研项目同样致力于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例如研发的原位组织再生技术不仅对老年人常见的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应用到面部除皱、防老抗衰等方面。
  齐河医疗器械产业这几年发展迅速,全县已有山东百多安生物医学科技园、前沿生物艾克宁产业基地项目、联东U谷齐河生命智慧谷、博科集团、唐派集团等生物医学与医疗器械产业项目30余家。
  “今后,我们还要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旅游’‘医养结合+体育’‘医养结合+食品’‘医养结合+企业’,促进医疗、养老、养生、体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大健康服务产业链。”刘成芬表示。
精准对接需求
多元化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安头乡刘小屯村74岁村民刘火昌住了10来年的敬老院,觉得哪一年也没有像今年这样“让人舒心”。刘火昌是一名五保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需要长期到医院针灸,过去在医院和养老院之间跑来跑去很不方便。今年齐河推行“两院一体”,他住的安头乡敬老院挂上了“康养服务中心”的牌子,每天都有大夫、护士来给他们诊治,“现在下楼就能输液、针灸,真方便。”刘火昌说。
  一直以来,农村的医养资源相对匮乏,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齐河大力推进“两院一体”模式,将医疗和养老深度融合、一体服务,老年人在养老的同时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目前,共探索出“乡镇卫生院利用闲置医疗床位开展养老服务”“乡镇卫生院整体托管敬老院实现‘两院一体’”“乡镇卫生院自建养老机构实现医养融合发展”“乡镇卫生院承接其他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整体外包开展‘嵌入式’医养结合”“乡镇卫生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等多种融合模式。
  除此之外,齐河各乡镇也因地施策,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走出农村老人养老的特色康养之路,像赵官镇中心卫生院就走出了中医康养之路。
  古典的装修风格,分门别类的特色理疗室,淡淡的中草药香……去年重新装修后,赵官镇中心卫生院二楼国医堂古风味十足。据了解,整个国医堂面积达1100平方米,有中医诊室、康复室、理疗室、针灸推拿室、治疗室等,还设有“中医日间病房”。目前中医科配有电针仪、中频治疗仪、艾灸仪等25种先进诊疗设备,并配有7名中医师。
  近几年,赵官镇中心卫生院持续加大中医药发展投入,不断拓展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
  “来中医室就医的患者中,老年人占了很大比例。”赵官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主任翟恒霞表示,“我们中医科坚持以传统中医为主要诊疗手段,将中医辨证施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诊疗优势,可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等10类30余种中医传统疗法,对老年人常见的疼痛、中风康复治疗等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此外,赵官镇中心卫生院还成立了18支家庭医生团队,每月定期去附近社区和村庄为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我们四人一队,主要为老人提供上门推拿、健康养生指导等服务,深受老年患者欢迎。”翟恒霞说。
  而安头乡通过引入山东梅约心理康复医院,有效解决了失能失智老人的救治和照护难题。山东梅约心理康复医院是一家民营精神专科医院,医院按二级精神专科医院标准设计和配套建设,该医院在缓解齐河及周边地区精神疾病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齐河打造“黄河水乡 生态齐河 长寿之乡”之医疗康养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