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仁里集镇网格员杨昭荣串百家门、解百家忧——
百万字日志书写民生温暖
□本报记者孟志远本报通讯员朱天宇

杨昭荣正在整理当天的网格日志。记者孟志远摄


  “因为下雨刮大风,村东头一处闲置房房顶被吹倒的大树砸坏,房顶上的瓦片摇摇欲坠非常危险,紧急联系村‘两委’后,下午3点左右对闲置房加装了铁皮,避免了危险发生。”5月27日晚上,仁里集镇田西村网格员杨昭荣像往常一样坐在家中书写着当天的网格工作日志,整洁的书桌桌面上摆放的一本本泛黄的日志本引人注目。
  从2007年开始,时任仁里集镇田西村妇女主任的杨昭荣就养成每天撰写妇女工作日志的习惯。到了2017年,她又成为田西村的网格员,为管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下网格、进家庭,无论去哪里,杨昭荣都随身携带着网格日志本,将每天写工作日志的习惯保持下来,看看群众需要什么代办服务,有没有人口变动、有没有新的诉求。一件件纠纷、一桩桩琐事,超百万字的记录,六年的坚持,见证了她的足迹,串联成了联系群众的纽带。“网格不大,仍需要步步丈量;网格虽小,但事关家家户户。”杨昭荣在网格日志本封面上如是写道。
  仁里集镇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马旭光介绍,杨昭荣曾获“齐河县优秀网格员”荣誉称号,“串百家门、问百家事、排百家忧、解百家难,用耐心换理解,用暖心换信任”的工作准则,让田西村村民都信赖她,不管是邻里矛盾还是家庭困难,大家都愿意找她帮忙解决。
  俗话说“邻居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村民田某吉与赵某芝同住一条胡同,更是对门邻居,本来和谐相处的两家,为了培护墙基争相强占道路,导致胡同变窄、通行困难。3月20日,两家冲突升级,互不相让,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杨昭荣第一时间组织两家“面对面”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两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并积极整改。为了方便通行,杨昭荣将该条信息上报给了网格长,最终田西村委会牵头将这条胡同进行了硬化,问题圆满解决。
  2月初,村民田某青、田某金兄弟二人因人口地问题产生纠纷,并诉至杨昭荣处。原来兄弟二人都是单身,二人人口地合块种植,哥哥田某青收养一孩后,提出将人口地重新划分,这引起了弟弟田某金的不满,田某金认为哥哥划给自己的面积少了。为了化解矛盾,杨昭荣建议重新测量人口地面积,在兄弟二人的见证下,杨昭荣重新为其二人测量了地块面积,“亲兄弟明算账”,地量明白了,兄弟二人的嫌隙也就消除了,一场家庭风波就此平息。
  网格中的低保户、五保户、独居老人、困境儿童是杨昭荣最牵挂的,每天坚持与困难群众见面,节前节后都不曾松懈。5月1日劳动节假期,杨昭荣又带着水果、牛奶等礼物探访村中独居老人,仔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日常生活起居情况,并嘱咐每一位老人遇到困难和紧急情况,及时拨打联络卡上的电话。最让杨昭荣放心不下的是孤寡老人张某华,已91岁高龄,精神恍惚,有时独自外出游荡,杨昭荣每天都会到张某华家中探访,帮老人洗漱、打扫卫生,整理被褥,她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空巢但不能‘空心’。”
  每天早上6点,杨昭荣都会出门围着村子转一圈,除了查看村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卫生死角外,她还会从各家各户门前溜达溜达,如果遇到出门的村民,杨昭荣都会热情地与他们拉拉家常,了解各家各户的情况。
  镇党委副书记、人武部部长张波表示,网格员们都应该向杨昭荣学习,当好网格内的贴心“管家”,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用真诚服务换取群众的肯定和支持,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网格平安稳定。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百万字日志书写民生温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