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齐河思远合作社创新模式助农增收——
“菜单式”服务种出好“钱景”
□本报记者 王岳琪本报通讯员朱铭娟

张虎(左)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 记者王岳琪摄


  4月14日一大早,大黄乡孙庄村张建平就开始了忙碌,“今天摘了1000多斤黄瓜,中午前送到合作社,有合作社帮着销售,我们就放心了。”近期受疫情影响蔬菜销售遇到困难,齐河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火线成立党支部,统筹推进蔬菜的运输、销售问题。截至目前,已帮助社员销售爱心蔬菜10万多公斤。
  齐河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成立,在册社员128名,辐射带动周边社员800多户,服务保护地蔬菜面积2000多亩。合作社搭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平台,集中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通过“菜单式”模式帮助农民发展蔬菜大棚,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谈起合作社,社员贾义刚最大的感受就是贴心、专业、有保障。“我去年加入的合作社,种了1.4亩西红柿大棚,4个月时间收入了10.9万元,比往年同期增收二三万元。合作社给我提供品种、技术、市场等全方位服务,遇到问题拍个照片发个微信,立马能收到专家的专业解答。微信上解决不了的,技术人员24小时内会上门指导服务。”贾义刚说。
  合作社成立之初,针对当地小农户种植分散、种植效益不高等现状,合作社理事长张虎带领社员们多次外出学习取经,结合当地生产现状,提出了“保护地蔬菜全程管理方案”,针对不同种类作物从土壤、植保、温度、肥水到收获全过程设置了精细化的管理流程,通过不断优化和培训,很快就见到了效益。
  为帮助社员更快更好地发家致富,合作社设立了“田间课堂”,利用农闲时节,邀请专家为社员们授课。合作社还组建了技术交流群,根据作物生长节点和棚内作物现状不定期推送作物管理要点,让社员不用出村,就能得到在线专家的指导。
  在大黄乡彭太屯村高绍月家的大棚里,一根根黄瓜挂满藤蔓,长势喜人,他种了1亩地黄瓜,从元旦定植到现在收入近4万元。“这是我们的示范棚,用活性菌改良土壤,引进高科技‘石墨烯波频增产仪’,改变了作物生长环境,种出的黄瓜口感好、品质高。同等条件下,每天称重数据比不用的地块高12%以上。”张虎介绍。
  近几年,合作社不断探索蔬菜种植绿色高效模式,坚持减肥增效和绿色防控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一清二施三深翻和稀土转光膜综合应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土壤健康问题。稀土转光膜的应用让作物病害减少了30%,产量增长了10%至20%,作物提前5至7天上市。
  为给更多社员做好服务,合作社在每个蔬菜种植集中村设立了村级服务站,聘请合作社优秀社员担任村级指导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村民不用出村就能解决问题,打通了农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有困难,找思远”在村民中传为佳话。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合作社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了国家三品一标认证,注册“达康蔬季”、“齐鲁飘香”产品商标,成功入选“黄河味道”区域公共品牌。
  搞好生产的同时,合作社还承担公益使命。2020年至2021年出资8万元给社员大棚入了保险,让社员在意外情况下减少损失。开展银企合作,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担保低息贷款100多万元,解决了生产中资金问题。
  “今年合作社将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集党建、培训、电商、社会化服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为社员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我们有信心带大伙儿过上好日子。”张虎表示。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菜单式”服务种出好“钱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齐河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