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县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促进粮食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
五优联动 擦亮黄河粮仓品牌

  山东友康天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进行小麦抽检


齐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查看无人机飞防进度


  

□文/图本报记者 黄晓龙 本报通讯员 李烨
  “在‘吨半粮’创建上走在前列、当好标杆,齐河责无旁贷、义不容辞。”9月30日,在全县“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孙修炜要求,坚持“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干劲,坚定信心决心,全力推动“吨半粮”创建实现预期目标,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样板、走在前列。
  作为全省4个年产22亿斤以上的产粮大县之一,我县有鲁北绿色黄河粮仓、中国小麦之乡的美誉,连续7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育繁推一体化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种植面积115.1万亩,比上年增加8229.45亩,夏粮总产11亿斤。8月,国家统计局德州调查队反馈了今年上半年我县夏粮生产情况,标志夏粮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成绩取得来之不易,这也是对我们积极促进育繁推一体化的肯定。”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张立宏介绍。一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围绕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采取一系列举措,成立齐河绿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小麦良种繁育面积达3.5万亩,可满足全县小麦统一供种需求;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开展全县百万亩小麦统一供种,重点补贴推广济麦22、济麦44等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今年,我县推进现代粮食种业提升工程,开展小麦玉米优质品种培育、评价与推广,到2023年建成国内领先的协同创新育种中心。
  在我县“8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平整的机耕路、标准化的水渠点,每50亩一眼机井、每200亩一个生产网格成为“标配”,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2015年开始,我县采取集中整合项目资金和县乡财政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提升农田建设水平。截至去年底,已累计投资10多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0万亩,全县粮田林网覆盖率达到100%,有效灌溉率达95%以上,建成30万亩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创建核心区、80万亩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和100万亩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创建辐射区等重大项目。今年以来,我县又抓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试点机遇,提出了“到2023年达到110万亩以上”的建设目标。
  有了高标准农田、优良的种子,在面对农村人口涌入城镇,由谁来种地的问题上,我县也找到了方法。“我将家里的10.5亩地托管给了齐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既可以安心在济南务工,又能确保庄稼有个好收成。”刘桥镇西杨村村民李化荣并介绍。土地托管后,李化荣每亩地一年只需交纳700元服务费,就可享受从种到收的全流程服务,服务公司还会将收获的两季粮食全部给他,相较于自己种庄稼,每亩地每年可减少各项成本投入100到150元,每亩产量也能多50公斤。
  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多样化的方式,我县培育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服务型合作社+村‘两委’+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完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托管”服务。目前,全县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86个,农机保有量4万台套,年作业面积880万亩次,综合托管率80%以上。2020年我县农民可支配收入为17459元,稳居山东省前列。
  粮食生产,同样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指导帮扶。当前秋汛对我县“三秋”生产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县农业农村局派出15个指导组,分赴15个乡镇(街道),实地督导“三秋”生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能上机械上机械,不能上机械上人,抓住有利天气时机抓紧抢收玉米,及早腾地整地,做好肥料、良种、机械准备工作,同时指导好乡镇做好‘吨半粮’创建示范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对全县‘吨半粮’示范区建设夯实基础。”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董永介绍。
  目前,我县组建起以县农业农村局、乡镇农技站农技人员和村科技示范户、种粮能手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网络,聘请省农科院、山农大等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定期举办技术讲座。今年5月,我县还与山东鲁粮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农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山东鲁粮现代农业研究院,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粮食产业链。

一条龙服务颗粒归仓省心省力
  “我这六亩四分地的玉米称重多少?”“五千一百三十二公斤。”10月8日,在齐河县德瑞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华店镇杨庄村村民杨加平看着自家玉米过完地磅入了仓,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今年赶上持续降雨,没法晾晒,一旦受潮霉变,辛苦就打了水漂。”杨加平说。他联系了村子附近的德瑞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得知这里可进行烘干,收获后当天就把所有玉米拉到这里。杨加平介绍,这里既可根据干湿度直接出售,也可缴纳保管费根据市场行情再出售。
  粮食产后服务是整个粮食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县粮食安全保障中心围绕“吨半粮”创建工作,积极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2017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在全国产粮大县建设一批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我县抢抓机遇,投资2400万元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6处,去年底,6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均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目前,全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服务范围覆盖晏城街道、晏北街道、祝阿镇、焦庙镇、胡官屯镇、赵官镇、刘桥镇、华店镇8个镇街,农户约9万户,耕地面积59.3万亩,覆盖范围内年粮食总产量58万吨。
  贴心的粮食产后服务,为农户丰收之后的储粮卖粮解了后顾之忧。那么粮食颗粒归仓之后,又是如何保管到位的呢?在晏城国家粮食储备库,只需在电脑上登录智能化粮库测控平台系统,就能查看13个储备粮库共计4.6万余吨粮食的温度、湿度、水分、害虫等情况。
  “每个粮仓有数量不等的传感器,像这间可存储5000吨小麦的粮仓,分布着四层共200多个传感器,确保夏季不高于25℃,冬天在10℃上下。”县粮油总公司总经理栾浩介绍。利用物联网+智能化储粮技术,能够实现库存粮食“低温、低氧、低能耗”绿色管理,遇到粮温异常等情况,智能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人员提前干预,每年7、8月是害虫呼吸、繁殖最强时期,他们还会采取熏蒸杀虫等措施,减少因老鼠、虫害引发的粮食霉变情况。
  专业化存储粮食宜存期可延长到4年,这让华店镇西油村村民李如海收粮后不急于售卖自己的粮食。“粮食刚上市的时候粮价较低,过去受储存条件制约,大伙儿怕粮食在手里坏掉往往在这个时候就要把粮食卖光了。现在我们把粮食存入产后服务中心,可以等到粮价最高的时候再去卖,省心省力赚得还多。”一说到这,李如海直感慨农业发展碰到好时候了。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建立,有效推动了农户存粮从‘路边晾晒、自然风干’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服务转变。不只是代存储,产后服务中心还可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加工、代销售服务,相较于农户自己打场晒粮,专业化产后一条龙服务每亩可减损40斤至50斤。”县粮食安全保障中心副主任王元敏介绍。此外,我县建立县粮油总公司质量检测中心,利用粮食品质安全快速检测设备,能够对面筋指数、小麦硬度、呕吐指数、蛋白质含量、黄曲霉毒素、重金属含量进行快速检测,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县粮食安全保障中心积极对接县农发行,协调邮政储蓄银行,为粮食收购提供资金支持,全县3处国家粮食储备库落实收储资金共计1.0272亿元,做到现金收购,不打白条,切实保障粮农权益。

延链补链强链构建全产业链新格局
  10月8日,在焦庙镇山东万康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手法娴熟包着馄饨,面香、肉香交织在一起。“我们使用本地优质小麦生产出来的包子、水饺等面点产品,口感筋道、有嚼劲、白度好,面条爽滑、不混汤。”经理张丰泽介绍。
  万康食品主打挂面类和速冻类产品,公司产品共有4大类上百个品种,还与中科院合作,筹备齐河小麦研发中心,探索功能性深加工。
  与万康食品一样,坐落在祝阿镇的山东友康天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也是一家食品深加工企业,他们专注于小麦胚芽及全谷类膳食营养深加工研究和产品开发。“小麦胚芽就是小麦发芽及生长的器官之一,营养丰富。”总经理张勇介绍道。
  张勇的父亲张培祥一手创建了公司,一开始小麦胚芽被用来制作鱼饵,后来致力于研究小麦胚芽油。“由于小麦胚芽的含油量很低,一吨小麦只能出50克的小麦胚芽油,使用传统的浸出法和压榨法是很困难的,市面上的压榨设备都是针对大豆和花生的,我们去了欧洲等地也找不到合适的设备。”张勇说,经过7年研究,他们采取低温榨取的方式,成功提取小麦胚芽油,这一技术获得了国内首个冷榨小麦胚芽油的发明专利,友康成为了国内首家也是唯一拥有低温提取小麦胚芽油的科技型企业。
  2018年,友康从济南搬到齐河。“我们考察过长清、济阳、河南等地,最后选择了齐河,这里的小麦品种好,小麦胚芽片大。”张勇介绍。如今友康,拥有12项专利,产品包含冷压榨小麦胚芽精油、可食用小麦胚芽、燕麦片等,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今年4月,企业入选首批“德州味”。“如今小众油以每年85%的速度上升,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小麦胚芽油的研究。”张勇信心满满。
  在企业开展深加工的同时,合作社也与企业开展“订单”农业,“我们种植的山农111,是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小麦新品种,市场价每公斤2.3元,合作社能卖到2.58元,高出市场价0.28元。2万亩可产种子1100万公斤,可为社员增收308万元。”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本刚介绍。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社员”订单模式,目前已与山东鲁研良种公司、聊城市种子公司、德州德利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合作。在该服务模式下,合作社社员比一般农户每亩降低种植成本217元,5万亩地全年节省成本1085万元,通过订单式生产优质小麦、糯玉米每亩增收300元,全年增收1500万元。
  延伸产业链条,健全粮食深加工体系,我县大力实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培育工程,引进和培育旺旺食品、万康食品等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6家,构建集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提升粮食加工及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粮食产业化集群发展;强化品牌建设,全县认证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64个,其中绿色食品22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有机产品22个,8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五优联动 擦亮黄河粮仓品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吨半粮”创建 我们在行动】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