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齐河报20210512期 >> 第04版:文化
“红心一号”吸泥船
  

□孙德奎
  这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从照片中透出了很浓的时代特色。黄河上一艘简易的“乌篷船”,船舷上打着“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字样,船艄上旗帜迎风飘扬,如果仔细看,在船头的位置还隐约可以看到“红心”的字样。一排人并肩站在船中央,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照片的最顶端有“齐河黄河段造船组全体同志留影”的字样。这群人就是黄河流域第一艘吸泥船的制造者,而制造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
  1956年,在利用黄河虹吸引水浇田过程中,为了减少泥沙进田,齐河县便利用背河的盐碱洼地、潭坑作为沉沙地,经长期引水沉沙,洼地淤高,潭坑淤平。由此齐河黄河工作者得到启示,从而发展引黄沉沙,加固堤防。但是利用虹吸管道引水淤背,受到大河水位和背河地面高程的限制,当背河淤泥沉淀到一定高度时便不能再行放淤,因此,齐河修防段从1965年开始,在引黄渠首兴建扬水站提高引水扬程,扩大沉沙面积,抬高放淤高度,在放淤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效益。自流放淤造价低廉,但存在含沙量低、放淤速度慢、受水位和地形的影响比较大、在平工段不能应用等弊病。
  为了解决这个制约放淤固堤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1970年2月,齐河黄河修防段成立了造船组,试制简易吸泥船,着手发展机淤固堤。因为社会生产条件简陋,工具、设备、技术、料物要啥没啥,社会上的机械厂也无力承揽船型设计、设备加工等任务。没有外界帮助就自己干,没有新工具就土法上马。他们提出了“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一不等二不靠自己动手造”的口号,用几把大锤、一部电焊机和两个氧气瓶做工具,以南坦险工坝顶做厂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船事业。
  为了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他们选派了业务素质比较高的职工到洛口航运局学习造船技术,挑选吃苦耐劳的职工学习电焊技术,从社会
  上招聘有焊接技术的临时工组成焊接小组。为设计船型,他们群策群力、因陋就简,有的用纸糊,有的用铁皮卷,有的用水萝卜挖,于是挑灯夜战挖萝卜、吃饭时手中还拿着老虎钳子卷铁皮成为当时一道独有的风景。经过反复试验和反复论证,最后,船型终于设计出来了。没有船体,他们就在南坦险工坝头上垫起方木当船台;没有压平机,他们就用大锤和压堤用的砼碾将钢板一点点砸平、压展;没有圆钢加工设备,他们就平地挖炉,烧了砸,砸了烧,反复上百次才将直径80毫米的圆钢加工成形;组装时没有起重设备,他们就肩扛人抬。就像重走了一次万里长征,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1970年7月造出了黄河上第一只简易机动自航式钢板吸泥船,9月在南坦险工下水试验,运转成功,取名为“红心一号”,照片中那艘“乌篷船”正是这艘吸泥船。
  齐河黄河人就这样利用极其简陋的设备,与天斗、与地斗、与穷山恶水斗,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为淤固堤防事业开辟出一条新路。
  1972年10月30日,《大众日报》报道了这一新生事物。1974年春,在中科院主办的刊物《科学试验》上刊登了齐河修防段利用简易吸泥船抽沙淤背加固堤防的文章。1974年6月,黄委会在齐河修防段召开黄河下游放淤固堤现场会议,指出制造吸泥船淤背固堤是黄河下游近期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自此,利用吸泥船放淤固堤在黄河下游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1977年7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看到吸泥船情况介绍后,欣然批示:“很好,继续总结提高。”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和山东省科学大会上,齐河修防段简易吸泥船获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在《探索规律二十年》一文中对吸泥船淤背固堤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泛了黄的照片,并不意味着感情的褪色、回忆的丧失,更抹不去人生的记忆,相反会历久弥新。这张泛黄的照片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给后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更多>>  齐河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红心一号”吸泥船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